校地携手 赋能银龄 四川工商学院与地方老年教育合作项目启动

发布时间:2025-09-25来源:四川工商学院 作者:王俊 通讯员 王玉龙浏览量:2678

9月24日,国家老年大学(四川)眉山分校四川工商学院合作办学点、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大学小村”老年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在四川工商学院眉山校区举行。标志着眉山老年教育探索“校地资源下沉、银龄赋能提质”新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地银发群体将在家门口享受到健康养生、文化艺术等多元化优质课程。

眉山开放大学副校长刘淑群,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镇长王仁文、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四川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阎开印,以及太和镇老年协会代表、永丰村老年学员、学校相关负责人等共同出席仪式,仪式由四川工商学院副校长高恩胜主持。

2.jpg

会前考察:直观感受适老办学实力

仪式开始前,参会人员实地参观四川工商学院眉山校区,重点考察三苏文化馆、体育馆等教学场地,详细了解适老设施筹备情况:从整体规划到专属教学空间布局,直观感受学校服务老年教育的硬件基础与办学氛围,为合作奠定认知基础。

3.jpg

各方发声:锚定老年教育“民生答卷”

“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民生工程’,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阎开印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作为扎根眉山的应用型高校,学校此前已成立校内老年大学,今年6月更获批国家老年大学(四川)眉山分校合作办学点,此次与太和镇携手打造“大学小村”项目,是延伸老年教育服务的关键一步。

4.jpg

针对项目落地,阎开印明确三大核心举措:一是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与大健康学院等二级学院,开发健康养生、文化艺术、智能技术等“适老型”特色课程;二是划拨专属教学场地,配备休闲与教学设备,开放校内场馆并增设无障碍设施,打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三是深化校地企合作,结合乡村文化建设与社区治理开展文化下乡、志愿服务,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打破学习的年龄与地域限制。

5.jpg

“‘高校智力下沉+地方组织动员’的联动模式,为基层老年教育破题提供了新思路。”刘淑群表示,眉山开放大学将持续推动更多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基层老年教育,支持地方政府搭建学习平台,共同构建“覆盖广、内容活、形式灵”的银发教育服务体系。

6.jpg

“‘大学小村’就是要让老年教育走进田间地头,打通服务银龄群体的‘最后一公里’。”东坡区太和镇镇长王仁文介绍,镇党委政府将全力协调资源,为项目推进提供保障,期待与四川工商学院拓展合作领域,让老年教育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7.jpg

“终于能在家门口学新东西了!”老年学员代表周永久的发言道出众多银发群体的心声。他现场分享对健康、手工课程的期待,言语间满是对学习生活的热切向往。

8.jpg

课程体验:银发课堂暖意浓

启动仪式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移步学校体育馆,沉浸式体验八段锦、健身操、扎染、茶艺、漆扇制作等特色课程,现场氛围热烈。

在八段锦和健身操体验区,老年学员跟着老师舒展肢体,虽动作尚显生涩,脸上却满是笑意。“这八段锦动作舒缓,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练完感觉身体都轻松了不少,以后要是能经常上这样的课,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好。”一位学员代表擦着额头的薄汗说,盼着能长期参与课程。健身操区更显活力,欢快的音乐中,学员们跟着节奏摆动,部分人还边跳边哼歌,展现出银发群体的精神风貌。

扎染体验区里,鲜亮的布料、多彩的染料吸引学员驻足。在老师指导下,大家折叠、捆扎布料再浸入染缸,当打开布料看到专属扎染作品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还是第一次做扎染,没想到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图案,太有成就感了!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手工课,我肯定每次都来。”张阿姨说,以后有手工课一定积极参与。

11.jpg

茶艺区茶香袅袅,学员们跟着老师学习注水、分茶礼仪,细品茶汤后感慨:“以前喝茶就是随便泡一泡,今天才知道喝茶还有这么多讲究,这茶艺课不仅能学技能,还能修身养性,特别好。”

12.jpg

漆扇制作区,朱砂红、石青等漆料与狼毫笔整齐摆放,吸引了众多老年学员参与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学员边做边说:“活了大半辈子,只见过现成的漆扇,还是头回自己动手做。”“下次要是还有漆扇课,我想试着画个东坡竹,贴合咱们眉山文化。”

项目深意:校地融合书写银发教育新篇

此次项目启动,是眉山“校地资源整合、理念融合”的生动实践,标志着四川工商学院深度参与属地老年教育进入新阶段。据了解,四川工商学院在老年教育领域早有积淀:今年 3月成立校内老年大学,6月获批国家老年大学(四川)眉山分校合作办学点;本学期“两代会”上,“推进老年事业发展”更被写入校长工作报告。学校还划拨专项经费、改造适老场地,已开设太极拳、诗歌朗诵、康复指导、烘焙等课程,并走进社区、乡村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15.jpg

未来,校地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持续优化课程与服务,打造“具有眉山特色、可复制推广”的老年教育模式,助力更多银发群体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幸福美好眉山贡献力量。(王俊 通讯员 王玉龙)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