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学院9个项目获四川省民办高校2020年内涵建设项目表彰
发布时间:2020-12-05来源:四川工商学院 作者:王俊 通讯员 熊斌浏览量:2930
12月4日,由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四川省民办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讨暨优秀成果表彰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教育厅社会与民办教育处处长蔡存明、四川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副处长陈欢、四川省教育厅社会与民办教育处董鑫、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陈旭辉、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世伦,以及全省41所民办高校的董事、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骨干教师等近180人参会。 会议现场 四川工商学院由校长夏明忠教授带队,科技处处长熊斌、学工部部长潘复超、教务处副处长雷晓斌、校办副主任沈玉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胡迎刚、教育学院院长高恩胜、外国语学院院长谢锦、艺术学院副院长郭欣等一行13人参会。 会上,四川工商学院校长夏明忠作为省民协特邀专家,围绕新时代高教40条和职教20条等文件精神,就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作了题为《建设质量文化 掀起质量革命——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主旨报告。 四川工商学院校长夏明忠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夏明忠在报告中首先强调要强化学校质量文化建设。他指出,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校以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意识信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及行为方式的总和。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是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对民办高校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建设高校质量文化是适应办学多样和个性化的需要,引导和推动大学教育质量建设走向新常态,是一所大学宝贵的无形的资产,是培养人的前提。 “其次,明确分类评估助力质量文化发展。”夏明忠强调,本科高校要坚持以自我评估、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和国际评估的“五位一体”评估体系,推动先进的质量文化,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走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道路,实现“五个转向”,建设“神行兼备”的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应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根据教学建设改革、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利用、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加特色化创新的“6+1”评估体系,明确目标定位、规范办学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质保机制、培育办学特色。 同时,夏明忠还就如何构建大学内部质量文化提出了建议。一是主动求变,分层分类差异发展,各类高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负其责。二是主动应变,建立评价体系,遵循PDCA循环,建立动态化可分解、可操作的闭环过程,充分利用结果反馈,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内涵式发展新道路。“质量文化建设永远都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最后强调。 在颁奖环节,夏明忠作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就四川省民办高校2020年“教育教学内涵建设项目”评审工作从评审缘由、评审过程、评审结果3个方面作了系统、全面讲解,并现场宣布评奖结果。他特别指出,四川省民办高校“内涵建设项目”评审工作,是在省教育厅的认可下、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的批准与指导下,由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评审在充分讨论、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自愿参评、规范程序、阳光评审、坚持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开展评审,旨在搭建平台、内涵发展、以评促建、提高质量,助推四川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评奖在省内民办高校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提高社会认可度,彰显四川民办高校办学水平。 大会对2020年全省民办高校内涵建设获奖项目进行了表彰,四川工商学院申报的9个项目全部获奖,分别是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楼佳、邹松、周珞璟三位教师被评为四川省民办高校2020年优秀教师。其中,《民办高校“二三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排名第一的评分获得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竹编产业集群与“政产学研用”协调创新发展》(人文社科类)《眉山市信息安全攻防与应急演练平台》(理工类)两项成果均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该校是本科院校中唯一在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类两个领域均获得一等奖的学校。 四川工商学院参会人员、获奖代表与校领导合影留念 此次四川工商学院申报的9个项目全部获奖,是对该校在教学改革与建设、科学研究与地方服务、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充分肯定。该校表示将继续推进转型改革,进一步加大内涵建设的力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王俊 通讯员 熊斌) |
责任编辑:彭鲁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