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教,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发布时间:2018-03-31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贾元东浏览量:1796

随着全球科技变革深入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预言:在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将让数亿人失业,沦为无用阶层。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如何应对才能不被未来遗弃?作为武侯区全新打造的一所学校,该如何定位育人目标?这值得深思。2018年3月29日,在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上,武侯区教育局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对全区校长提出期望:办真正的教育,办未来的教育。

武侯教育领航人的号召立意高远,情怀动人。它是适应新时代、践行新思想的新思路,是指引区域教育未来发展的新航标。川大附中分校作为一所区委区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要求的学校,他凝聚着武侯教育人众多的智慧,也承载着街区百姓太多的期待。“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人”是办未来教育的核心任务。为了回答“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追问,川大附中分校筹备组通过深度研究和思考,最后,确定把“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创新者和领导者”作为育人目标。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要办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新时代教育的“工匠精神”,即摈弃急躁、功利、浮华、守旧的“匠气”,拥抱执着、专注、完美、情怀的“匠心”。知快守慢,不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教育艺术的慢,背后隐藏着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川大附中分校筹备组在组长古和平的带领下,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参观了较多的学校,用脚步丈量着新建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不断地解决旧问题,发现新困惑,又不断的推敲新点子。因为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反复学习、反复研究、反复推敲,怎么可能把“川大附中分校”这一“产品”的“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呢?因为伟大从不可能诞生于凡俗。

要培养适应未来的人,必须要有“办未来教育”配套的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川大附中分校人立足先靠自己,再靠别人的思路,全速构建。筹备组人员来自武侯区不同的学校,这不同的学校都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在他们身上都沁润有多年积淀的武侯教育精神。有碰撞就有火花、有梳理就会有成果。再结合兄弟学校的先行经验、成功经验,以及上级主管领导的悉心指导,学校育人文化初见雏形。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和快速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和生活挑战。”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电子科技大学周涛教授说,“在科技发达的将来,不被机器替代,且能被未来记住的只有两类人:创新者和领导者。”川大附中分校人将精心筹建、提前谋划、知人善教,着力把每一个即将就读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完整人格;具有独立探索精神,知识积淀深厚,视野广袤;具有较强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和执行力的未来创新者和领导者。”

办真教育,办未来教育,川大附中分校人一直在路上。(贾元东)

责任编辑:彭鲁湘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