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名师共话新高考,树德协进中学跨域教研聚力促成长
发布时间:2025-11-25来源: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作者: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刘立锋 汤晓雯 袁永鹏 卢林 魏一浏览量:1878
为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2025年10月29日与11月11日,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第六届教研月·学科活动周启动与河北燕赵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同步举行。活动以“南北共话:研题·问道·施策·洞见新高考”为主题,通过构建跨区域教研共同体,聚焦核心素养课堂转化与科学备考路径,探索育人方式变革的校本实践。
南北携手,共启教研新程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校长罗宇在欢迎辞中回溯学校从“四川省立一中”到“红色育人高地”的峥嵘岁月,介绍了学校构建的“树德教育集团+成都七中网校+石室教学联盟”优质教育新样态,创新实践“国家课程筑基+科创特色赋能+生涯规划领航”三位一体的红色育人体系。她期待南北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与交融,携手探索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新路径。
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桥在致辞中强调,名师培养工程是河北省“金字塔式”教师专业发展梯队的塔尖工程,承载着引领教师队伍整体提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服务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使命。他希望燕赵名师在本次研修中“取真经、谋转化”,实现教育智慧与区域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河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理论引领,夯实育人根基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彭建教授作《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阐释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内涵与设计逻辑,强调以真实问题驱动,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成都师范学院唐瓷教授带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创变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探讨AI技术在重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赋能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技术融合教学的系统思路与典型案例。
特色浸润,展现时代创新 树德协进中学办公室副主任罗翔在《植红色文化之根 铸时代新人之魂》与《承红色校史守育人初心,溯百年文脉传育才薪火》两次分享中,系统阐释学校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即构建和实施“红芯”三阶课程体系,实现红色基因与科创教育的深度融合。
语文教研组长谢志冰带来的《数往知来,智启新篇——AI赋能高三语文复习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了如何将前沿技术直接“落地”于备考课堂,并利用AI工具进行学情分析、精准推送习题和辅助作文批改。
生涯发展规划备课组长肖可欣作《红色铸魂生涯启航——红色基因如何为生涯教育赋能》专题分享,探讨红色精神引领下生涯规划教育的全面开展,展现学校在“红色·生涯”课程体系建设上的创新探索。
数智芯科创中心主任助理肖青松以《三师聚力育“芯”才 AI赋能启未来》为题,介绍学校联合高校与企业构建“大-中-研-企”贯通培养体系的实践成果。
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长刘露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以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创新实验实践为例》,展示AI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体现“红芯科创”教育与科技强国理念的深度融合。
学科深耕,推动精准赋能 研修期间,九大高考学科的树德名师与树德协进骨干教师围绕“基于结构化的高考试题研究”开展深度交流。 ·语文分会场
语文青年教师丁梅《精研考题明方向深耕课堂育素养》
树德中学正高级教师黄静《语文高考复习的使命与出路》
·数学分会场
高三数学备课组长刘运《守正出新,笃行致远——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思考与研究》
四川省教科院高中研究所所长吴中林《深入本质发展素养——基于高考数学试题分析的教学思考》 ·英语分会场
英语骨干教师李波《语言与思维融合的阅读教学初探》
英语青年教师周珏钰《基于教材写作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树德中学(宁夏校区)英语教研组长石海《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的语篇衔接策略》
·政治分会场
树德中学高级教师钟志涛《以“育人”之钥,解“育分”之题》
树德中学正高级教师冯维东《高考政治主观题结构解读和答案生成逻辑》
·历史分会场
高三历史备课组长李艳《管窥25高考试卷之征,筑牢26高考备考之基》
树德协进中学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郭子其《历史的面相、流变与思维》
·地理分会场
高三地理备课组长李晓林《小荷才露,但望知著》
树德中学正高级教师周晓《基于试题反馈的学生思维问题与教学反思》
·物理分会场
物理青年教师龙泽娜《纵横研判定航标,靶向攻坚提质效》
成都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员林绍乾《锚定新高考深耕新课堂,探寻一轮复习备考新方向》
·化学分会场
化学青年教师刘倩《基于Rasch模型的化学诊断性试卷研究》
成都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周炜《学科理解导向的考试命题研究与实践——以高中化学为例》
·生物分会场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程芳《新课标下高考试题解读与备考策略探究》
树德中学(宁夏校区)生物教研组长李应《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三复习教学实践探索》
同时,非高考学科的信息技术分会场围绕“AI赋能信息科技课程”展开对话,艺体分会场结合课例诠释“以人为本,素养导向”的新课程理念。
数智芯科创中心主任助理肖青松《三师聚力育“芯”才,AI赋能启未来》
四川省教科院正高级教师李维明《信息科技课程与人工智能教育》
美术高级教师汤晓雯《由古画感山水之灵气美》(课例)
树德中学特级教师文峰《游观与内照:高中山水画鉴赏教学的校本实践与省思》
体育青年教师唐中鉴《篮球运球突破与传接球组合训练》(课例)
泡桐树中学高级教师李浩《数智赋能·素养共生新时代体育课堂创新实践》 各学科通过主题分享、专家微讲座与互动研讨,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建构”的教学视角转换,推动备考策略从经验型向实证型转变。
研思同行,共筑成长生态 本次研修通过跨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流动与再生。对燕赵名师而言,这不仅是理念的刷新,更是策略的扩容;对树德协进教师而言,这是一次全方位的专业淬炼,系统提升了综合素养。 教育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温暖奔赴,也是一段永不止步的逐光之旅。树德协进中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从“教学执行者”向“教育研究者”转型,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持续贡献“协进力量”。(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刘立锋 汤晓雯 袁永鹏 卢林 魏一) |
| 责任编辑:祝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