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冠城实验学校第22届教育研讨会擘画智慧教育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蒋静松浏览量:2619
2025年10月14日下午,成都冠城实验学校第22届教育研讨会在报告厅开幕。这是一场跨越二十二载教育理想的接力,更是一次迈向数字未来的全新启航。本届研讨会以“数字赋能生本课堂,融智共育时代英才”为主题,600余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会议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教学管理中心主任陈望主持开幕仪式。 作为一所拥有22年办学历史的优质学校,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已建成覆盖全校的180余间希沃智慧教室、全自动录播教室,并配备AI摄像头、校云办公系统与慧学星阅卷系统等先进设施,坚实的硬件基础与“四川STEAM科创教育科普基地校”等荣誉,为本次研讨会的深度探讨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系统构架,明确减负提质新路径 开幕式上,总督导程学琴作了题为《数字赋能,减负提质》的全员培训,为全体教师勾勒出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宏伟蓝图。她指出,“数字赋能”绝非选择题,而是学校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程学琴系统阐释了《数字赋能视域下学校减负-提质-育人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的顶层设计。学校构建了“数据赋能·循证育人,四层双轮驱动”体系:“四层联动”从战略规划到执行应用,再到学部教学与教研备课,层层递进,确保数字基因渗透至学校每一个毛细血管。“双轮驱动”:以“管理增效轮”优化流程,提升组织效能;以“教育创新轮”变革课堂,提升育人质量。双轮通过数据流紧密耦合,形成闭环,共同驱动学校整体转型。 在实施路径上,学校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教学应用上,以AI赋能精准教学,实现智能备课、互动授课、个性化作业及数据驱动的课堂优化;教师发展上,依托智慧教研平台与成长档案开展数据驱动的专业研修,结合赛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成长上,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与个性化干预体系,强化智慧心育与家校协同;研究机制上,推动微课题从问题到成果的转化,依托年度教育研讨会与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保障研究的持续深化与实效落地。 程学琴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实践,共建共享资源,共同铸就“成冠教育”的崭新品牌。 多维并举,落地生本课堂新实践 如何将宏伟蓝图转化为扎实行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光元对本届研讨会作出了系统部署。他介绍,在接下来的两个半月里,学校将围绕“战略引领、课堂创新、德育管理、成果凝练”四个维度,开展9项专题活动。 从激发内驱的微课题申报,到赋能教师的数字素养工作坊;从展示风采的“数字赋能·生本课堂”教学大赛,到碰撞智慧的管理沙龙……一系列活动将充分发挥学校数字化设施优势,助力每一位教师提升数字教学能力,凝练并输出可推广的“冠城经验”。 凝聚共识,锻造卓越师资新队伍 校长王开宇在总结发言中高屋建瓴地指出,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学校将坚定不移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引进高校优秀人才,选派骨干教师赴华东、香港等地交流学习,以全球视野赋能教师成长。学校还将通过特色课程开发等一系列举措,增强办学吸引力。他衷心感谢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并预祝本届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本届教育研讨会不仅是一次阶段性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全面动员。学校展望,在数字赋能的浪潮下,学校将构建一个“减负-提质-育人”的良性教育生态:教学从“经验主导”走向“数据驱动”,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管理从“事务繁琐”走向“智能高效”,让教师回归育人本业;学生在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学习中激发潜能,教师在与AI协作中拓展专业边界。 数字赋能,其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是“人”。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勇敢的创新者,以数字之翼,托举学子梦想,以融智之力,共育时代英才,共同驶向那片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星辰大海!(黄小林 通讯员 蒋静松) |
责任编辑: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