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学遇创意!成都铁中红旗校区七年级学子解锁语文新玩法
发布时间:2025-10-14来源:成都铁中红旗校区 作者:翁玉华浏览量:2614
当语文课本里的经典走出文字,当创意笔墨与文学意境相撞,便诞生了一场视觉与文字交织的盛宴。近日,在成都铁中红旗校区七年级开展的语文学科活动中,同学们以《朝花夕拾》为忆、以《春》为景、以四首经典古诗为韵,勾勒出别样的文学天地。 以笔忆旧,绘《朝花夕拾》之暖 文字为骨、绘画为魂,还原鲁迅笔下的童年与过往。多数作品选取书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展开:有的摘录“百草园里找蜈蚣、摘覆盆子”的趣味片段,搭配青绿色调的菜园插画,凸显童年的鲜活;有的聚焦《阿长与<山海经>》,用暖棕笔墨绘制阿长递书的场景,旁加批注“平凡人藏在细节里的善意”,传递文本中的温情;还有的以“时光剪影”为排版思路,串联《五猖会》的期待、《藤野先生》的感动,文字与画面交织,让读者在翻阅间重温书中的旧时光与深情怀。 以墨绘春,展《春》之生机 在以朱自清《春》为题的手抄报中,同学们用简单笔墨勾勒春日盛景,各有巧思。有的聚焦“春草图”:淡绿线条铺展成柔软草地,几处浅黄小点点缀野花,再画两个打滚的孩童剪影,配文“草软绵绵的,风轻悄悄的”,尽显春日慵懒;有的偏爱“春雨图”:细碎墨点模拟淅沥春雨,枝头用粉白两色点出初绽的花苞,下方画撑着小花伞的行人,藏住“春雨如酥”的温柔;还有的选择“迎春图”:橙黄笔墨绘出盛放的迎春花,搭配放风筝的孩童与摇曳的柳枝,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的生机具象化。 以简传意,释四首经典之韵 围绕四首经典诗词(《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展开,同学们用简洁笔墨勾勒核心意境,精准传递诗词情感。 绘《观沧海》:多以深蓝为底色,粗线条勾勒起伏的山岛与翻滚的浪涛,上方用淡金笔墨点出日月轮廓,凸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壮阔。 绘《次北固山下》:浅灰笔墨铺展江面,画一叶小舟飘向远方,天际用橙红染出初升朝阳,搭配归雁剪影,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生机与盼归。 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淡紫底色衬着飘飞的杨花,一只孤雁向远方飞去,上方画一轮明月,传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牵挂。 绘《天净沙·秋思》:素墨勾勒老树、昏鸦与古道,尽头画牵马伫立的游子,寥寥几笔,便道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漂泊孤寂。 获奖学生 此次学科活动,不仅是一次创意比拼,更是一场与经典的深度对话。未来,也期待更多同学在语文的世界里探索创新,用更多元的形式传递文学的魅力。(翁玉华) |
责任编辑:陈泓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