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中学:崇马情深共育桃李 教育同心齐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10-01来源:崇州市崇庆中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张永浏览量:2272

浓浓秋色浸染川西平原,格桑花绽放在梭磨河畔。2025年9月27日至30日,崇州市崇庆中学与马尔康中学携手开展“教育赋能·共生共长”教育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在崇州市崇庆中学党委书记、明湖中学校党支部书记、崇州市刘中立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刘中立的率领下,一行崇州教育人跨越山海,奔赴一场关于理想与使命的秋日之约。

1.jpg

以文化为桥:走进历史深处,触摸发展脉搏

马尔康中学党委书记吴国安对崇州教育同仁的到来表达诚挚的欢迎,并对崇州教育人对马尔康中学的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吴国安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漫步校园,感受马尔康中学传统与现代结合,规范与温暖并存的校园文化。在庄重明亮的校史馆中,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马尔康中学从建校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现代化办学的峥嵘岁月,嘉绒藏区的文化底蕴与红色教育的基因在此交融,让崇州教育同仁深切感受到这所高原学校“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核。

步入智慧食堂,科技与人文的巧妙结合令人赞叹。从智能结算系统到营养数据分析,从藏汉融合菜谱到学生就餐规范管理,马尔康中学以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细化服务的实践,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地区对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刘中立感慨道:“这里既有雪域高原的坚韧品格,又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智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以课堂为镜:同课异构展风采,教学相长共提升

在参观之后,工作室成员观摩了崇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与马尔康中学教师数学教学“同课异构”活动,崇马两地老师以相同的课题展开各具特色的教学实践,呈现出多元的教学智慧碰撞。

2.jpg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两地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定、课堂互动策略、知识拓展与延伸等,进行课堂实操展示,通过“任务驱动型”与“情境交际式”等不同路径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精彩纷呈,达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jpg

同课异构不是较量高低,而是互相照亮。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展现的是对教育教学最优效果达成的交流和探索,两地教师的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更是深刻诠释了因材施教的真谛。

以智慧为光:教育专题分享,激荡思想浪潮

在教育管理经验交流环节,崇庆中学对口支教马尔康中学的校长田玉宝以智慧风趣的语言及“穿针引线”的主持艺术,串联起六场凝聚实践智慧的主题讲座,宛如一场教育思想的盛宴。

4.jpg

刘中立:《细化管理,提升效能——高质量管理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刘中立以现代管理学大师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为切入点,以“管理精度决定发展高度”的视角出发,提出“三精三化”管理模式:精准定位学校文化基因、精细构建制度体系、精心培育教师梯队。他结合明湖中学和崇庆中学“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实践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目标链—责任链—评价链”的闭环管理,使整个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操作性,为实现学校治理的提质增效实施路径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

5.png

张华兵:《从“有保障”到“高质量”——学校体锻2小时的课程重构与师资突围》

“体育不是教育的点缀,而是成长的基石。”崇州市职教中心副主任张华兵以崇州市职教中心的体育改革为蓝本,分析了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背景与面临的调整,以课程重构与师资突围实践为抓手展示了如何通过“基础+特色+拓展”三级课程体系,将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从时间保障升华为育人载体。特别是所提到的体育教师跨界培养计划模式,为解决民族地区专业师资短缺提供了新的思路。

6.jpg

邹鹏《夯实活动根基,提升育人实效——常规德育活动中的体系化建设》

时光不语见证成长,岁月无声点滴留痕,德育如盐,溶解才显其味。崇州市教培中心中学教研室主任邹鹏针对德育教育的发展而带来的育人方式的转变,用生动的语言和实操案例开启了德育体系化建设的分享。对实践育人活动进行统整,达成德育活动实践育人校本化、常态化、系列化、活动化、特色化、课程化的路径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所提出的“葡萄式”德育活动模型,通过整合协调将碎片化的德育工作整合为浸润式的整体育人体系,为解决常规德育活动中的实际困难提供了新的路径。

7.jpg

吴艳萍《聚智赋能,众行致远——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不应是行政末梢,而应是学术高地。崇州市明湖中学副校长吴艳萍以“顶层设计锚定方向,立足实际教研组觉醒”为切入点,以明湖中学“三模六环”卓行课堂模式为蓝本,对学校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享,通过“主题研训—课堂诊断—成果孵化”的螺旋上升机制,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探索型”再到“研究型”的华丽转身。

8.jpg

柳婉婷《家校教育指导,赋能协同育人——新时代背景下的家校协作育人新样态》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奏,而是家庭与社会的合奏。崇州市江源中学专职副书记柳婉婷聚焦家校共育这一时代命题,向参会者分析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背景及意义,分享了促进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容和方法,并展示了“三级家委会—家长学院—数字家校平台”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的实操案例。为提升家校共育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范式。

9.jpg

易灵杰《厚植课程沃土培新蕊,深耕菁英赛道竞芳华——构建“选育赛”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

崇庆中学附属初中副校长易灵杰立足实际案例,就附属初中如何“以社团课程化为墨,续写蜀中之教新篇章”的实践过程进行分享。他提出的通过构建“选—育—赛”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以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三级课程体系+双导师制+专项培养激励”的组合策略,以生为本搭建多元化成长通道,实施精准选才、系统育才、科学育才,达成学生成长、成功、成才的教育目标。这套既注重普惠又关注个性的培养体系,为民族地区英才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以初心为舵:总结展望续华章,教育帮扶情意长

六场分享结束后,吴国安作总结发言。他动情地说:崇马之谊已延续多年,对马尔康中学的发展提升给予了巨大支持。这次交流不是单向输送,而是双向滋养。崇州教育同仁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先进理念的盛宴,更是一份对民族地区教育帮助的深情厚谊。其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方法策略,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再次激发和觉醒。随后,吴国安为各位分享人颁发纪念证书,每一张证书都镌刻着崇马两地和两校教育人友谊的闪光印记。

10.jpg

本次活动期间,两校领导就建立“名师工作站”互通模式,开展“云端教研共同体”,实施“学生手拉手计划”,进一步推动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交流”向“交融”深化。

以使命为帆:山水相连心相映,共谱教育新篇章

四天的交流短暂而充实,但崇马两地的教育情谊已在秋日沃土中深深扎根。从崇州的平畴沃野到马尔康的雪山峡谷,相同的教育梦想让两地教育人紧紧相连。这场跨越300公里区域的对话,不仅是知识与经验的传递,更是教育初心的彼此唤醒。

当教育帮扶从“授人以鱼”升级为“授人以渔”,当对口支援从“单向输血”演变为“双向滋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所学校的发展,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相信在“崇马协作”的持续深耕下,必将有更美的教育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更多的成长之果凝结在川西平原,共同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新篇章!(黄小林 通讯员 张永)

责任编辑:范雨洁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