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首席信息官齐聚科大实验共探智慧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5-09-28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罗钗月 许潇予浏览量:3084
近日,来自四川省21个市州的学校首席信息官与信息化管理者代表团到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开展交流访问。本次交流以“信息化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不仅集中展示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阶段性成果,更成为一场汇聚智慧、激发思考的深度对话。 活动围绕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共话现实挑战、共享实践经验、共谋未来发展,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携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共同推动四川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观摩信息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代表团一行实地考察了学校的教学楼、科创中心及各类创新实验室,深入了解信息化建设成果。 学校就近三年投入600余万元打造的智慧校园环境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重点展示了信息化建设在科创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成果:无线网络实现教学区域全覆盖,为科创课程的无界学习提供基础支撑;希沃智慧黑板实现走课班级全覆盖,助力互动式、探究式科创教学模式创新;希沃集控系统覆盖全校140个点位,实现对科创实验室设备与课程的集中管控与数据协同。这些规模化、深层次的智能化应用,有效提升了科创教育的教学效率与管理水平,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信息化赋能科创教育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云以《信息化赋能科创教育经验分享》为题,向与会代表全面阐述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之路。 ·架设政策与实践的桥梁 “我们需要架一座桥,把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张云开篇指出,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种关键能力。面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常见的“理论的傲慢”与“实践的傲慢”两种倾向,张云表示:“认识越深刻,行动越坚决!”学校始终坚持避免硬件、软件建设的两级分化,切实做好师资引进与消化工作。 ·信息化建设早布局早行动 张云回顾了学校发展历程,早在2021年学校就启动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版,围绕教育部“三全两高一大”目标,制定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在团队建设方面,学校着力建强信息化管理团队,建优信息技术融合培训团队;在规划制定上,立足校情研制针对性、可操作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在能力提升环节,聚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大领域;通过校本研修,成立研修组,制定计划,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 ·AI时代的教育思考与应对 张云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和DeepSeek等AI技术为例,分享了三点深刻启示: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尊重学生独特性,善于发现闪光点;其次要明白“独特的思想与创新表达弥足珍贵”,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启智诚可贵,润心更无价”,要关注学生心灵滋养。 “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将其融入教学、管理和评价中。”张云强调,学校正致力于利用智能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了解学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AI,培养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大基石赋能信息化体系 张云介绍了学校系统构建了信息化赋能的三大支撑体系: 以数字校园基建为基石:近三年硬软件建设投入600余万元,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数字化和软件平台建设。 以引悟数字化课堂为主阵地:大力提升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引入智慧教学等先进技术与装备,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深刻变革。 以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为支撑:通过打造“数字化种子教师团队”“数字化工作坊”“数字化专栏”三张名片,形成“先行先试、自育自乐、共创共享”的教师发展新生态。 ·科创教育的信息化赋能特色 在科技教育方面,学校形成了鲜明的信息化赋能特色: 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实现高中校区无线网全覆盖,希沃智慧黑板走课班级全覆盖,建有机器人创新实验室3间、无人机实验室1间、化学创新实验室1间等专业场所。 四大关键举措协同发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新技术应用探索、科创课程与资源整合、保障体系完善。 构建“教-学-评-管”新生态 科中信息中心主任洪鸣在《信息化赋能教·学·评·管——多平台融合应用专题汇报》中,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多平台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 ·建设背景与意义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天骄、清水河、尚丰三校区),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洪鸣指出,传统教学管理存在的“数据孤岛”和“流程碎片化”问题,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评、管闭环,满足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管理层科学决策的需求。 ·四大平台奠定融合基础 学校目前已建成四大核心平台:科中云平台(云海泛舟)覆盖行政办公、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科中物联网(希沃集控)实现教室设备管控、资源分发和课堂行为分析;精准教学系统(慧学星)提供题库组卷、智能阅卷和学情分析功能;平安校园体系重点监控“6”类人预警及两个物防场景。 各平台在单一领域应用成熟,为校园日常运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也存在数据不通、流程割裂等问题,亟需融合创新。针对这一现状,洪鸣在交流中表示,希望与各位兄弟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同仁携手,共同探索平台融合与数据打通的更优质有效路径。 ·多平台融合的创新实践 目前,科中确立了构建“教-学-评-管”全流程闭环的核心目标,建立统一数据中台,实现“一次登录、多平台互通”。在融合过程中坚持四大原则:兼容性优先、教学为核心、安全可控、分步实施。 在教学场景创新方面,教师通过希沃白板5调用慧学星题库组卷,授课环节实现希沃摄像头联动AI考勤自动点名;在学习评价环节,希沃互动功能结合慧学星随堂检测,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在管理升级方面,通过数据中台整合三平台数据,形成四级数据看板,支撑科学决策。 科中通过技术对接、流程优化、体验提升三个阶段稳步推进融合工作,并建立组织、技术、制度、经费四重保障机制。 此次座谈交流,充分展示了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扎实探索与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AI应用,引入AI大模型实现智能答疑、教案优化和学情预测;拓展至德育管理和家校共育场景;总结融合经验,形成可复制的信息化方案,打造区域标杆。同时加强与省内各兄弟学校的协作,共同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黄小林 通讯员 罗钗月 许潇予)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