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心”到“同行”,二十一世纪学校京蓉教师共享育人智慧

发布时间:2025-08-29来源: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 作者:翁玉华 周钰 邓志权浏览量:3110

8月27日-28日,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以下简称:成都分校)内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一场以“同心·同行”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学校京蓉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顺利开启。此次活动聚焦“师生”“家校”“同伴”“从教到学”四个板块,旨在进一步交流两地教育教学经验,深度共享两地育人智慧。来自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以下简称:北京总校)与成都分校的优秀教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分享,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同心·叩问教育本心:

以温暖关系,铸育人之基

8月27日上午的议程聚焦“师生关系”与“家校关系”两大主题。

北京总校高中部刘亦柠老师首先带来“活动搭桥,关系筑基,格局育人”主题分享。她表示“关系”是唤醒学生灵魂的关键。通过信任尊重、活动搭桥、提升格局让教师角色进行转变:从“管理者”转变为“成长教练”,她还给出实用性工具“ESC对话模型”用于师生沟通。

IG1A3710.JPG

IG1A3748.JPG

接着,北京总校小学部杨斓老师带来“看见·倾听·接受·改变”——筑牢“筑牢双向奔赴”的师生关系主题分享。她深入探讨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理念与实践,提出了“看见、倾听、接受、改变”四个核心原则。

IG1A3740.JPG

在探讨家校关系中,成都分校袁莉老师带来“教育‘盲盒’时代,从班级‘主理人’到教育‘合伙人’的转变——小学班主任家校协同育人实操分享”主题分享。她以“不要低估家长”进而对家长的认知与定位有清晰认识。她表示家校关系核心在于通过尊重、沟通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感投入”,与家长建立深厚的信任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家校共育。

IMG_9824.JPG

北京总校初中部赵芳薇老师带来“家校联动,莫比乌斯式的教育循环”主题分享。她立足于学校管理的宏观视角,系统介绍了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和体系化建设,将家校共育从零散的活动提升为有组织、有课程、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系统。

IG1A3842.JPG

活动中穿插了互动环节。通过扫码答题的方式,与会教师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这些问题紧扣分享内容,既检验了学习效果,又启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同行·深耕育人实践:

以共享之策,开合作之花

下午的研讨延伸至“同伴关系”与“从教到学”,北京总校与成都分校的老师们从理论到案例,分享了在不同学段、不同场景下的创新实践,将“共享之策”落在了实处。

IG1A3860.JPG

成都分校高中部叶梦婷老师分享

IG1A3901.JPG

北京总校小学部芦军老师分享

IG1A3955.JPG

北京总校初中部严妍老师分享

IG1A3957.JPG

北京总校小学部周佳老师分享

IG1A3989.JPG

北京总校初中部朱洁芳老师分享

IG1A4027.JPG

北京总校高中部史旭楠老师分享

专家点评环节,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副校长、成都分校分管校长喻淑双以“三个好”对此次交流分享表示肯定。他表示此次交流会是成都分校与北京总校深度合作的重要起点。以“同心同行”为核心,围绕“三大关系”与“从教走向学”两大核心议题,喻校对两大板块进行深度解读,进一步深化了关键板块的实施路径,最终指向“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为两校后续长期合作与教育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IG1A3755.JPG

IMG_9791.JPG

“京蓉两地的教育经验在处理方式上或许存在差异,但回归教育的本质时,会发现我们面对的孩子是一样的,核心是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与孩子和家长更好相处的多元途径。”参加完此次活动,从建校初期就任职成都分校的袁莉老师感受颇深。

据了解,作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在京外开办的首所分校,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自建校起就常态化深度共享北京总校的优质资源。“跨地域的经验交流,其最大价值在于思维的碰撞——它可能是一个直接可用的方法,一个需要因地制宜的灵感,或是一次被点燃的行动冲动,最终都转化为改进自身工作的切实动力。”袁莉老师表示。

“最令我意外的是,我看成都分校宣传片里,都有熊猫元素,更贴近学生,更有共鸣感。”北京总校刘亦柠老师说到,京蓉两地教育交流分享远超经验分享层面,更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同时,此次交流也为学生和教育者提供“往广阔看”的视角,从广阔的教育生态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培养学生个性。

同心同行·育见未来:

以学校之舟,赴时代之约

8月27日的分享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暂告段落,而思想的碰撞并未停止。8月28日举行的圆桌论坛将此次交流的热潮推向新的高度。京蓉两地的教师围绕“个性化教育”“学科活动”“课堂生态”“家校沟通”等教育实践中的共性难点,展开了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校长李家军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他明确学校后续五大核心任务,从优化结构、完善制度、科学管理、培育师资、办学质量五个维度提出具体方向,强调高效运行与师资培育的重要性;他表示,学校要“埋头干实事、以成果树口碑”的务实态度,并提出“学在温江,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愿景,为学校后续发展划定清晰路径,也传递出对办学质量的坚定追求。

此次活动,二十一世纪学校京蓉两地教师在“同心”的基调下,形成了诸多可落地、可借鉴的“同行”策略,为构建更优质的教育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将把个体的“心”与团队的“行”汇聚成组织的“力”,着力追求“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翁玉华 周钰 邓志权)

责任编辑:周钰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