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信息化教学成果,袁建莉名师工作室成员以美育人
发布时间:2022-12-28来源:成都石室联合中学 作者:江蕾浏览量:3792
冬日寒意来,教研暖意浓,疫情虽然阻挡了老师们相见的脚步,但是却不减老师们学习、研讨的热情。12月6日下午2点,袁建莉名师工作室受邀承办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美术学科专题“学科周”活动——中学美术学科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讨会。 本次研讨活动以今年的精品课遴选活动作为切入点,集中展示名师工作室成员近期的信息化教学成果。精品课的制作旨在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设计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接下来,老师们为大家呈现了四节精彩纷呈的初中美术课。 语言·美 营造视听美感,激发民族自豪 本节课通过对建筑作品的视频剪辑和中国古诗配音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建筑之美。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对贝聿铭这位伟大华人建筑设计师的生平进行梳理,总结了三个华美篇章,引导学生对这三个经典建筑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赏析,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 情境·美 以趣味动画创设真实情境 在进行《大洋洲美术之旅》的教学设计时,教师以“疫情下无法旅游”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共鸣。制作趣味导游动画,创设合理且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在作业设计环节中,鼓励学生通过研学手册或手账的形式巩固知识点,感受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在这堂美术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自然·美 自然之美成就非凡服装秀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凸显视觉性,运用直观的语言、图片、视频创设等有利的学习情境,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积累经验,提升艺术核心素养,学习运用漏印这种特定的形式和技法,表达对自然色彩与纹样的独特感受,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源于大自然的时装秀,充分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 思维·美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思维碰撞 本节课借跨界奇才达芬奇的手稿仿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创造,掌握创意写生的方法:联想、同构和置换,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创意的思维—随时记录”的习惯。创意训练的方法步步深入,学生经过训练,思维更加开阔,作品也精彩绝伦! 青羊区教研员匡敏老师对老师们的精品课进行了悉心的指导。树德实验中学的黄晏铭老师和石室联合中学的袁建莉老师为此次教研活动作出专业指导和引领。两位专家对四堂精品课都作出了高度评价,并且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为老师们指明了学习的道路和努力的方向。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参与人数多达120余人,老师们虽然不能在线下相聚,但是网络为老师们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江蕾) |
责任编辑:郭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