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特校:交流探讨凝智慧,调研指导提质量

发布时间:2025-07-22来源: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孙林馨 通讯员 覃佳利 曾欢浏览量:2461

2025年暑期,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迎来了暑期访问交流与调研指导活动。

跨区域交流,共探特教发展新路径

——达州市黄兴兰名师工作室参访

2025年7月5日,达州市黄兴兰名师工作室成员赴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交流学习,聚焦“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展开研讨。

1.jpg

校园参观:触摸特教实践温度

成华特校书记、校长刘小龙热情接待并带领大家沉浸式参观。学校紧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理念,打造模拟小城市空间,通过植入城市功能与生活场景,构建课堂与社会的桥梁,让特殊孩子习得生存技能,为特教发展提供环境与实践样本。

专题分享:解码普惠办学逻辑

参观后,刘小龙校长作《普惠发展视野下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探索》分享,围绕“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目标与问题—构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等研讨维度,解读办学理念与课程体系构建逻辑,为特教普惠发展明晰方向。

交流研讨:多维碰撞特教发展思路

交流环节,工作室成员结合达州市特殊教育实际,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实践、课程教学”等多维度内容积极提问交流。

对于“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如何适配本地特教需求”等关于教师专业成长路径问题,刘小龙校长提出构建阶梯式师资培育体系,让不同教龄教师都能找到成长支点。关于“怎样把‘德育工作的独特性与实践’转化到日常教学”的提问,李为苇副校长以2025春季学期的德育活动为线,交流成华特校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社会适应品德培养的实操方法,德育活动系列化凸显德育工作的独特性、常态化的德育路径。关于“课程设置原则、教学实施路径”的提问,覃佳利副校长提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生活场景融入课程,助力特殊孩子习得实用技能。随后,大家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评价”等研讨板块中深度碰撞,明晰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路径,为特教高质量发展凝聚多元智慧。

此次交流,以研讨内容为脉络,在校园实践、理念分享、思维碰撞中,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积累经验,助力探寻特教发展新路径,推动特殊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

凝聚智慧,推进融合教育实践深耕

——成华区融合教育工作坊2.0研讨

7月14日,成华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计财科牵头组织成华区融合教育工作坊2.0项目推进研讨活动,成都市海滨小学、成都市蓉城小学、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市双庆小学、成都市二仙桥学校等5个坊组学校,还有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及教师齐聚一堂。活动聚焦工作坊的多元推进,围绕活动开展的创新形式、实施成效、精细化管理等关键内容,展开深度交流探讨,以专业对话凝聚融合教育发展共识,为优化工作坊运作机制、护航特教资源精准投放筑牢实践根基。

精准把脉,助力特教高质量发展进阶

——成华区教育局到校调研

7月16日上午,成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招考办主任张英及卢晓庆老师一行赴成华特校开展调研,成华特校全体行政干部参与调研活动。调研团队先对校园进行参观,沉浸式了解学校“模拟小城市”无障碍环境与教学场景,直观感受学校“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的办学理念落地情况,详细了解特殊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教学活动开展细节。

参观结束后,刘小龙校长围绕学校近年发展成果、办学特色及未来规划作专题汇报。随后,调研组聚焦学校个性化发展路径、精细化管理提升及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等关键议题展开调查了解。

张英主任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效,希望成华特校高位求进,努力提升学校规划力、课程领导力、课堂改革力、品牌影响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调研团队的精准“把脉”,为学校提供了方向,助力区域特殊教育持续稳步前行。(孙林馨 通讯员 覃佳利 曾欢)

责任编辑:杨庆虹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