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研究 成都十三幼建构“川西民间文化教育”特色课程

发布时间:2018-04-24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孙林馨 通讯员 唐全浏览量:2439

“着眼于孩子的明天,着手于孩子的今天”,为支持幼儿发展,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坚持特色课程研究,将川西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使幼儿在参观与欣赏、调查与访问、活动与体验、操作与创造、自娱与自乐中感受川西民间文化的魅力和乐趣。十三幼已逐渐成为省市“川西民间文化教育”特色园。

2018年4月20日,作为首届四川省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帮扶行动推进研讨会现场观摩展示园所,十三幼迎来了与会专家与同行们的莅临指导。

出席活动的专家分别有江苏省教育厅研究室研究员毛曙阳先生;川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南京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博士彭俊英女士;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秦元东先生。同时,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贺晓斌女士、成华区教育局学前与成人教育科科长叶常承先生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专家们首先对幼儿园大环境和班级进行了参观,初步感受十三幼的办园理念和传承川西民间文化的办园特色。

参观幼儿园2.jpg

一阵阵儿童的欢笑声从幼儿园的早教室传了出来,吸引着专家们走了过来。原来,是中三班的王兴艳老师正带着孩子们玩“影子妖怪”的游戏。

“影子妖怪”是中三班的特色活动,王兴艳老师带领孩子们从“光影”的角度探索“影子”的秘密,开拓了皮影课程在中小班开展的新视角与新思路。以儿童为中心的“影子妖怪”课程,激发了幼儿的探知欲和参与热情,为后期儿童开展“皮影表演”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经验。

来到二楼,小中班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正在津津有味“看剧”的老师们。小中班的小朋友们正在分组进行“儿童纸偶剧”的表演,他们配合着组长生动有趣的旁白表,舞动着手中自制的可爱纸偶,带来了一个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

儿童纸偶剧表演3.jpg

皮影戏表演1.jpg

“儿童剧团活动”是小中班的特色。周媛老师引导幼儿开始了纸偶故事表演。从纸偶制作、团队命名、角色分工到表演,都是小朋友自己讨论决定。他们发现亮点、查找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解决问题能力在活动中逐渐发展。

一提起十三幼,往往都会联想到一种特别的川西民间艺术,那就是皮影戏。专家远道而来,黄园长当然不会忘了带大家参观幼儿园的皮影体验馆。体验馆内大四班的汪雪梅老师正带着他们班的哥哥姐姐为幼儿园小班的弟弟妹妹表演“皮影剧”。

影子妖怪1.jpg

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征求观众意见、商讨改进方法,力求为小观众们送上最满意的皮影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也渐渐养成关注他人感受的习惯、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回到会议室,三位执教老师也纷纷进行了说课。王兴艳老师以《幼儿园里有妖怪》为题进行了专题交流,着重分享了探索儿童为中心的班本“光影课程”建构的经验。她从儿童感兴趣的“妖怪话题”为切入点,带领班级小朋友探索光与影的关系,丰富幼儿对“光影”的体验和认知,开展了“妖怪本领大”、“妖怪大师”、“妖怪博物馆”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活动的最后,各位专家也对幼儿园的课程建构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孙林馨 通讯员 唐全)

责任编辑:孙林馨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