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纪城幼儿园,共赴一场“看见儿童的学习”之旅
发布时间:2025-11-28来源:成都高新区世纪城幼儿园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赵馨蕊浏览量:1981
冬阳暖岁,文脉流香。当童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遇,便碰撞出最动人的成长火花。在这个满载期待的日子里,家长们怀揣着对孩子的关爱与对幼儿园教育的期许,走进成都高新区世纪城幼儿园,共赴一场“看见儿童的学习”主题盛宴。这是大班孩子们首次正式且隆重地邀请家人共赴学习成果汇报之约,更是家园携手,共同见证他们从游戏向学习过渡的重要时刻,萌发文化认同、为幼小衔接筑牢文化根基的重要起点。
本阶段,大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开展系列项目式学习,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思中学”中触摸历史、感知经典,在文化浸润中培养专注力、表达力与合作力,为幼小衔接积蓄成长力量。孩子们用情景剧、歌曲、走秀、诗词演绎等多样形式,把这段时间的探索与收获、热爱与感悟,呈现在家长眼前。 信义传千古 诗韵敬先贤 大一班的孩子们用两场充满诚意的演绎,串联起传统文脉中的精神内核。《桃园三结义》的舞台上,小演员们身着古装,小脸上满是认真,抱拳盟誓的模样憨态可掬,把刘关张三人的肝胆相照演绎得格外纯粹。仿佛穿越回那个热血赤诚的午后,读懂了孩子们心中对“情义”最朴素的理解。
《蜀相》的吟唱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清亮童声缓缓流淌,一字一句里满是对先贤的懵懂崇敬,将杜甫笔下的缅怀之情娓娓道来,让大家跨越时空,触摸到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感受诗篇里的千古深情。
云肩藏雅韵 传承见巧思 大二班以“云肩”为灵感,带来两场满是美感与创意的文化展示。情景剧《云肩的奇妙之旅》里,孩子们化身小信使,带着云肩从古代走到现代——从仕女衣襟上的精致点缀,到如今童装的时尚装饰,童真的演绎里藏着对文化传承的理解,让“美”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悄悄发芽。
云肩走秀环节更是惊艳全场!小模特们身着亲手制作的云肩闪亮登场,翠绿的柳叶、金黄的如意纹,每一处装饰都融合了童真创意。他们踩着轻快的节拍,小腰板挺得笔直,稚嫩却自信的步伐里,满是传统文化小使者的风采。
棋盘藏智慧 以棋结挚友 大三班围绕“棋文化”展开创意表达,尽显孩子们的童真与智慧。《棋行天下》的歌声里,小朋友们化身“小小创作家”,把“车马炮”的趣味、“黑白子”的智慧都唱进歌里。
情景剧《以棋会友》中,黑白棋盘铺开,小棋手们认真对弈,时而蹙眉思考,时而相视一笑。通过简单的剧情,孩子们传递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小小的棋子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更让他们在演绎中学会尊重对手、包容差异,懂得了友情比输赢更珍贵。
诗韵流转间 情谊永流传 大四班以诗词为纽带,解锁传统文化的灵动表达。《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小小魔法师”们用节奏、歌唱与舞蹈重构古诗意境:跟着欢快的节奏拍手吟唱“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淘气的模样跃然眼前;伴着悠扬的音乐舒展身姿,“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仿佛就在耳畔。
情景剧《赠汪伦》则带大家走进烟雨朦胧的桃花潭畔,孩子们提着小灯笼,踏着轻缓的脚步,用清澈童声诉说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情。
国宝话千年 陶韵唱古今 大五班的孩子们用独特视角解读传统文化,让千年文明“活”了起来。《陶器歌》的旋律里,宝贝们身着仿陶土色的特色服饰,奶声奶气的歌声里,藏着对泥土的好奇、对窑火的向往——在他们心中,普通的泥土经过巧手揉捏、烈火焚烧,便能化作承载华夏风骨的精美陶器,文化传承就在这欢快的旋律中悄悄生根。
儿童剧《如果国宝会说话》更是创意十足:月光洒进博物馆,青铜鼎“咚咚”唱着远古的歌谣,陶俑们摆着可爱的姿态跳起古舞,冰冷的文物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和灵动的动作让千年国宝苏醒,诠释着属于童年的文化自信。
神话润童心 勇者显担当 大六班聚焦经典神话故事,演绎出童真里的勇气与善良。《哪吒闹海》的舞台上,孩子们挥舞着“火尖枪”喊出稚嫩的口号,把哪吒敢与龙王斗智斗勇的桀骜与勇敢展现得活灵活现,小小的身躯里藏着大大的能量。
《神笔马良》中,心地善良的马良带着神奇画笔登场,孩子们大眼睛里满是真诚,帮穷人画耕牛、画粮食的模样,让“助人为乐”的种子悄悄扎根在每个人心中。
《嫦娥奔月》则勾勒出浪漫的图景,宝贝们披着飘逸的纱裙,伴着轻柔的音乐缓缓起舞,仿佛真的把皎洁的月宫搬到了现场,让大家感受神话故事的诗意与美好。
家园同频 共赏成长 两场趣味十足的家长问答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主持人抛出与项目活动相关的趣味问题,家长们踊跃举手、积极作答,准确回应的同时,还收获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小礼物。一张张欣慰的笑脸里,既有对孩子成长的自豪,也有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可,温馨的互动让家园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
文脉相传 静待花开 从陶器歌的窑火千年到桃园结义的信义佳话,从诗词大会的古韵流芳到云肩走秀的雅韵风华,从哪吒的勇敢无畏到马良的善良温暖,每一个节目都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诠释,每一个瞬间都记录着他们在项目活动中的成长蜕变。在“做中学、玩中学、思中学”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触摸了中华文脉,更在合作表演中学会沟通,在大胆展示中建立自信,为幼小衔接积累了宝贵的能力。
文化的种子,始于童年的浸润;成长的力量,源于点滴的积累。愿这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伴随孩子们走过幼儿园的最后时光,顺利衔接小学,在人生的道路上,带着文化自信,勇敢前行!成长故事,未完待续……(黄小林 通讯员 赵馨蕊) |
| 责任编辑:张馨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