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寻藏在成都六幼蔡桥园区农耕乐园的“儿童友好”小秘密!
发布时间:2025-11-04来源:成都市第六幼儿园蔡桥园区 作者:孙林馨浏览量:2983
“儿童友好”理念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正在全球城市发展、社区营造与教育创新领域生根发芽,从将儿童简单视为需要被呵护的弱势群体,转向将其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思想和基本权利的成长主体,成都市第六幼儿园蔡桥园区(以下简称:成都六幼蔡桥园区)精心打造的“六仔农耕乐园”,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不仅是一方种植天地,更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成长空间,让幼儿园得以深入探索儿童友好的真谛。 
 安全感:是守护,更是赋予能力 一切友好环境的起点,必然是安全。真正的安全感是双重的:它既包括身体不受伤害,也意味着心灵的放松与自由。 在农耕乐园的设计中,圆润的边角、适中的高度、环保无污染的材料……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细致考量,确保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尽情探索;更深层次的安全感,来源于让孩子们在可控范围内认识风险、学习应对。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小工具,学会辨别植物的特性,懂得在与自然互动时如何保护自己、也不伤害环境,亲身体验建立起来的对环境的“掌控感”,赋予孩子真实的自信与从容。 一个真正友好的环境,是一个允许犯错、包容失败、鼓励尝试的空间。孩子浇水过多使幼苗受损,拔错了初生的菜苗,这都不是需要批评的“错误”,而是珍贵的“学习时刻”。老师们会温和引导,陪伴他们寻找原因,鼓励再次尝试,消解了孩子们内心的紧张与顾虑,让他们敢于动手、乐于探索,从而在一次次实践中,构建起面对未知与挑战的内在勇气和韧性。 赋权:从“看你做”到“一起做”的转变 “儿童友好”的精髓,在于彻底告别“成人主导、儿童享用”的旧模式,真正尊重并赋予儿童参与的权利。这意味着,孩子们不仅仅是环境的体验者,更是它的共同设计者、建设者和评价者。 在农耕乐园实践中,这种参与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规划之初,幼儿园召开“种植议事会”,和孩子们一起认真讨论:“今年,我们的土地想种下什么?”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可以亲手设计标识牌、一起规划小径的走向;在日常维护中,他们自主认领任务,成为“浇水小卫士”“除草小能手”和“成长记录官”;到了收获时节,大家会共同商议果实的分配与用途,是分享、义卖,还是做成美味佳肴?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完整地经历了从“我有一个想法”到“我们把它变成现实”的全过程。 这种深度的参与,其价值远超越劳动技能本身。它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我”是这里的主人,“我”的意见被倾听,“我”的选择受尊重,“我”的努力被看到。归属感与成就感,是任何单向的知识灌输都无法替代的,悄然孕育着一种积极的公民意识雏形:“我对我的环境负有责任,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变得更加美好。”赋予儿童参与权,实质是一场静默而深刻的赋能,它让孩子们在行动中确认自我价值,建立与世界的积极联结。 游戏力:让学习在自然而然中发生 儿童友好的环境必然顺应儿童天性,而游戏正是他们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将“劳动”转化为游戏,将教育目标融入趣味活动,是践行儿童友好的重要路径。 成都六幼蔡桥园区的农耕乐园,不是严肃的“生产基地”,而是一个“可以尽情劳作的魔法游戏场”。幼儿园创设“小熊的魔法菜园”“彩虹豆角秘密隧道”等童话情境,让浇水、施肥变成充满想象的角色冒险;设置“自然探秘角”和“昆虫旅馆”,引导幼儿在观察叶脉、记录生长中开启科学探索;开辟“感官小径”与“创意涂鸦墙”,激发他们从泥土与种子中收获艺术灵感。 
 这种游戏化设计并非简单装饰,而是基于对儿童学习特点的深刻理解,他们是在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中认识世界的。当劳动充满乐趣,学习便自然发生。孩子们不是在被动“学习”植物生长,而是在“扮演”小农夫的快乐中,主动建构起关于生命、自然与规律的认知。趣味化的儿童友好设计,实为一种深具智慧的教育实践,它尊重儿童天性,让教育在无痕中实现。 关系网:在自然中构建温暖的“小社群” 儿童友好的理念,其视野从不囿于个体,而是自然地延伸至儿童与他人、与社群的联结与共生。一个真正友好的环境,必然是一片能够孕育积极交往、促进社群和谐的沃土。农耕乐园正是这样一个微缩而鲜活的“社交生态圈”,在自然与劳作的场景中悄然滋养着关系的构建。 混龄交往在这里展现出巨大价值。大孩子当“小老师”,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耐心和责任;小孩子通过模仿,获得了超越年龄的成长体验,感受到了同伴的支持;农耕乐园也重构了老师与孩子的关系,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是和孩子一样的探索伙伴,会为一颗种子的发芽而共同惊喜,也会一起面对病虫害的挑战。这种共同经历滋养出的亲密与平等,是最好的教育土壤。 农耕乐园也是家园共育的温馨纽带。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参与种植,教育的温度从幼儿园延伸到了家庭,共同编织起支持孩子成长的友好社群。 
 儿童友好,是看得见的风景,更是看不见的底色 回望这片生机勃勃的乐园,我们看到,那些茁壮成长的,何止是番茄、黄瓜和向日葵,更是孩子们在友好环境中绽放的独立性、好奇心、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儿童友好”,已经从一项外在的标准,内化为幼儿园教育的精神底色。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是建造一个完美无缺的温室,而是用心打造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挑战、既尊重孩子又引导成长、既好玩又意义深远的支持性环境。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被真正地“看见”、被深刻地“理解”、被充分地“信任”。成都六幼蔡桥园区希望为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播种下最饱满、最富有生命力的友好种子。(孙林馨)  | 
        
| 责任编辑:祝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