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小学:同课异构展风采,循证教研出实效
发布时间:2025-11-03来源:成都市温江区永宁小学校 作者:张红 通讯员 罗娇浏览量:2529
为深化音乐教学改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10月31日,成都市温江区永宁小学校联合东大街二小以“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施循证研究”为核心主题,围绕人音版四年级上册《大雁湖》,开展同课异构循证教研活动。两校音乐教师通过“课前陈述-同课异构展示-课后研讨”三段式深度循证教研,让“教-学-评一致”理念在差异化课堂中落地生根。
活动伊始,温江区江安路学校赵家一老师代表音乐中心组作小专题分享,分享了她对“教学评一致性”这一理念的认识,并组织大家学习了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的LICC课堂观察框架。
随后,温江教科院音乐教研员马玥指导大家以学校为单位,从68个课堂观察点中选择一个观察点,设计开发观察量表,为各校积极参与研讨活动做足准备。
课前陈述:锚定目标,精研设计 两校教师聚焦不同研究主题,围绕《大雁湖》单元学历案设计、观课工具的开发展开分享,从不同视角为后续同课异构明确方向。 永宁小学殷华琴、唐爱华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运用分层进阶法提升学生演唱表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课前陈述。
东大街二小雷梓涵、杜佳蔚老师则聚焦“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中低段‘听觉先行’民歌教学策略”这一研究主题分享了教研组前期如何深化学历案设计。
同课异构:双师执教,“异”彩课堂 陈恒利老师以“民歌音乐会选拔小能手”为单元大情境,将课堂任务拆解为“音乐感知—技能突破—创意表达”三个层次。同时通过分层进阶,让“学”的过程有目标,“教”的环节有重点,“评”的结果能落地。
李飞扬老师以鄂温克语“西阿呀”(你好)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鄂温克族文化语境,创设“湖边聆听台-湖畔学歌坊-湖边欢舞坊”连贯情境。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对应“听觉理解”“演唱表现”“文化感知”的评价要点,以即时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实现“教-学-评”同步推进。
课后研讨:循证复盘,优化提升 课后研讨环节,老师们以两堂同课异构课为样本,围绕“教-学-评一致性”落地效果展开深度复盘,用数据与案例总结经验,提出优化建议。 永宁小学罗娇老师先从基础感知、技能突破、综合表达三层面,结合量表与AI报告分析《大雁湖》一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再评估“聆听—听辨—演唱—创编”四层进阶策略的实施效果;最后总结出课堂的可优化方向,明确后续改进重点及分层进阶法的核心要点。
东大街二小黄爱睿和李锦秋两位老师则从教学行为与师生互动切入反思:分析本堂课的教师讲授时长、学生参与度数据,提出“需进一步压缩教师主导时间,给学生更多自主演唱、创编空间”,强化师生互动对“教-学-评”的支撑作用。
最后,马玥组织区上各学校,围绕两堂同课异构课堂,依“观察点—呈现数据证据—得出结论并提建议”的框架积极发散思维展开研讨,研讨中各个学校老师基于自己的观察点踊跃发言,为课堂的改进提供许多可参考的方向。马玥在各校发言后及时总结,也让大家更加明确下一阶段的改进路径。
本次《大雁湖》双校同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载体,让“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学历案设计”有了更鲜活的实践样本。未来,东大街二小将持续以差异化教研为抓手,深化“教-学-评”融合,推动教师在对比、反思中成长,为学生打造更优质、更多元的音乐课堂!(张红 通讯员 罗娇) |
| 责任编辑:祝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