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川清音遇见法语合唱,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展开一场中法“音乐对话”

发布时间:2025-10-30来源: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作者:江蕾 通讯员 杨海霓 黄蕾浏览量:2591

2025年10月23日上午,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迎来“汉语桥”法国青少年交流团。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芶鹏,专职副书记袁华,国际理解教育中心主任林存粉和全体法语组老师一起,以精心筹备的文化盛宴,让中法情谊在雨雾中升温,以文明交融的火花点亮微凉金秋。

漫步校园,解锁雨中初印象

此次交流活动从精心设计的校园参观开启。接待团队特意规划的特色路线,串联起校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让法国朋友们全方位感受成都蒙彼利埃小学的人文与风貌。法语小导游们身着统一服装,流畅讲解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雨雾中尽显“小主人”风采。

20251029_233334_139.jpg

音乐,让交流在传统文化中升温

音乐厅内,暖黄灯光映着舞台两侧的绿植,视听盛宴悄然驱散雨日凉意。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蒙·音法语合唱团”的同学们,列队站定后笑着望向法国伙伴,清澈的歌声随着《Dire bonjour c’est joli》的旋律流淌。随后,清音特长队队员手持月琴登场,指尖拨动琴弦,婉转唱腔裹着巴蜀韵味漫开,将《花洞房》的灵动演绎得淋漓尽致,法国青少年瞬间被吸引。表演结束后,掌声自发响起,有人甚至轻轻跺脚呼应,厅内掌声、笑声与“Très bien(非常好)”交织,暖意漫过整个空间。

非遗体验,触摸中华匠心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之一,在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这个传统工艺被引进了课堂。扎染课上,李瑶老师结合实物细致讲解扎染“捆扎防染”的原理,每一步都配合慢动作演示。法国学生们也大胆尝试自己的“捆扎防染”,创造属于自己的扎染图案。整个课堂里,大家专注地调整折叠和捆绑的角度,不时互相分享想法。当染好的布料逐一展开,惊喜接连不断。法国学生们捧着自己的“独家设计”,兴奋地互相拍照留念,眼中满是成就感。

20251029_233334_145.jpg

20251029_233334_146.jpg

拓印是一种传统复制技术。拓印课上,王媛老师手持祥云、牡丹纹样的拓印模板,指尖轻点图案细致讲解。法国学生们屏息凝神,看着青灰色纹样在白纸上渐渐清晰,不少人忍不住发出小声惊叹,举着作品向伙伴展示,还有人用刚学的中文说“好看”,简单话语里满是欢喜,文化热爱悄然消弭了语言隔阂。

双向暖意,细节见真情

校园参观途中,小导游们耐心讲解后,几名法国学生从书包里掏出包装精致的糖果,双手递到小导游手中,虽只说着简单的“Merci”,却让雨日里的接待多了份甜蜜。

20251029_233334_150.jpg

20251029_233334_151.jpg

校方也为法国朋友们准备了满含心意的伴手礼:印有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校徽和法语课堂人物的文件袋及冰箱贴。小导游们将精心准备的伴手礼逐一送到交流团师生手中,不少法国青少年接过礼物后,立刻打开文件袋,像拆盲盒一般去看冰箱贴是哪一位课堂小人物,好奇与喜爱溢于言表。这些双向的心意,让雨中的交流更显真挚。

20251029_233334_152.jpg

合影定格,友谊跨山海

20251029_233334_153.jpg

此次汉语桥交流团一行访校,让法国青少年触摸中华文化肌理,也为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师生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将持续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让同学们在文化碰撞中成长,中法友谊之花跨越山海,绚烂绽放。(江蕾 通讯员 杨海霓 黄蕾)

责任编辑:毛逸舟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