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札记,藏着金牛教育人的雪域深情

发布时间:2025-10-28来源:金牛教育 作者:赖波浏览量:1994

在川西连绵的群山之间,在雪域高原的晨曦之中,总有一些身影跨越山海,将知识的星火播撒进渴求成长的灵魂。他们踏着晨露浸润的小径走来,肩上是装满希望的行囊,心中盛着无垠的星河——那是书页间跃动的光芒,是群山之外的无限可能。

近日,《教育追光者·金牛支教札记》系列推文正式上线!首期,跟随欧建国老师的笔触,探寻那些藏在教案与星光之间的温暖故事,感受金牛教育人用坚守与热爱诠释的教育担当。他是一位怀揣入党初心的金牛教师,带着对教育的赤诚,踏上海拔4300米的石渠高原,在格桑花丛旁开课,以初心践行承诺,用创新点亮童心。下面,一起循着他的文字,共同感受教育家精神在雪域草原上绽放的动人光芒!

带着入党热望

做格桑花丛边的教育追光者

微信图片_20251028103532_317_26.jpg

欧建国,成都市沙河源小学校,2024-2025学年在石渠县第二完全小学支教,任体育教师

一纸申请书,一场奔赴4300米的山海之约

出发去石渠前一个月,我向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纸页间的字迹还凝着落笔时的郑重,像我心里揣着的那簇热望: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日子过得扎实些,再扎实些。那时成都的阳光还裹着夏末的余温,我背着塞得鼓囊囊的行囊,里面装着教案、厚外套,还有给学校孩子们准备的“给高原小伙伴的画”。车轮一路向西,把平原的稻浪、河岸的柳色渐渐甩在身后,直到某个清晨,车转过一道山弯,漫山格桑花突然撞进眼底——粉的像揉碎的朝霞,紫的似浸了墨的云朵,连风里都飘着青草与花朵的气息。

20251028_101919_001.jpg

4300米的海拔让每一次呼吸都沉重了些,校门口的孩子们裹着藏青色校服,脸蛋冻得红扑扑的,眼睛却亮得像草原夜空中的星子。我刚走近,就有细碎的“老师好”顺着风飘过来,藏语的尾音软软的,我笑着点头回应,忽然清晰地意识到:这份刚递出的申请书,不再是纸上的字句,它有了第一个要去践行的现场,就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草原上。

精准的帮扶,是听见并回应那份真实的渴望

初到的日子,总被些许细碎的暖意裹着。那日路过教室,看见一个学生正对着一本散了架的旧词典小心粘贴,纸页泛黄,边角已被磨得发毛,他专注的神情像是在修补什么珍贵的宝贝。我想起临行前校长说的“精准帮扶”,当晚便往成都发了消息。后来几箱捐赠的学习用品送到时,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一个男孩紧紧搂住新领到的文具盒,眼睛亮亮地喊:“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水彩笔啦!”我没多说话,只静静看着他们叽叽喳喳地传阅新图书、互换彩色铅笔,那兴奋的模样,像极了初春时刚冒头的草芽,正攒着劲儿往阳光里钻。

20251028_101919_002.jpg

教育帮扶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它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将一份恰到好处的支持,化为照进现实的一缕微光。它守护着教育者宝贵的热情,也点亮了孩子们看世界的窗口——让每一份才华都不被陈旧的设备所困,让每一个梦想都拥有与之匹配的起跑线。

20251028_101919_003.jpg

最好的课堂,藏在孩子的笑声里

真正让我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的,是操场上那些沾着泥土、裹着笑声的瞬间。

石渠的冬天来得急,10月的风里就掺了雪粒,打在脸上有点疼。我发现孩子们跑两圈就会捂着胸口喘气,传统的队列训练根本行不通。那天晚上,我坐在灯下翻教案,窗外的雪山映着月光,白得晃眼,忽然想起白天路过操场时,看见孩子们跳舞的模样——脚步踩着鼓点,裙摆飞起来,眼里全是藏不住的劲儿。第二天上课,我把牦牛角形状的标志桶摆成圈,教孩子们把踢踏步编进热身操;又找来了彩色绸带,系在跳绳上,喊着儿歌打节拍。一开始,有个孩子总踩错绳,绸带缠在腿上,急得脸通红,攥着绳子不肯再跳。我蹲下来,指着天上慢慢飘的云:“你看,云走得慢,咱们的脚也跟着慢,跟着风的节奏来,就不会错啦。”他试着跳了两下,居然成了!后来他还领着几个同学编了新跳法,绸带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彩虹似的弧,孩子们的笑声裹在风里,连操场边经幡都像是跟着晃得更欢了。

20251028_101919_004.jpg

后来,我组织了学校的趣味全员运动会,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大家在运动中玩得开心,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运动会后,有一个孩子偷偷把一块奶糖塞到我手里,糖纸在阳光下闪着金箔似的光:“欧老师,这课比跟着阿爸去玩还开心!”糖在我口中慢慢融化,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忽然懂了: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从不是板着脸说教,而是让孩子们笑着,把知识和快乐一起装进口袋。

20251028_101919_005.jpg

帐篷里的家访,将教育的温度带到草原最深处

周末的家访路,总要用脚步慢慢丈量。草原的风刮得脸发疼,小孩坐在我身后,大声说着他家的牦牛和小羊。钻进帐篷的刹那,酥油茶的热气袅袅升腾,在昏黄的光线下漫成一片温润氤氲。我顺着雾气望去,只见小孩将一本课本紧紧揣在怀里,封面早已被反复摩挲得边角卷翘、纸页泛旧,却依旧被护得严严实实。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来时的入党申请书上,我会写下“要到群众中间去”——这不是一句口号,是要看见帐篷里的灯光,听见阿妈说“娃想考去成都”时的期盼,是把这些细碎的心愿,都当成自己要去圆的梦。

20251028_101919_006.jpg

那一刻,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家访,而是走进一个家庭的希望,触摸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家访的意义,正在于走出课堂的边界,去看见真实的生活,听见沉默的期盼,把教育的温度从教室延续到帐篷里。

20251028_101919_007.jpg

草原为卷,行动为笔,写就无悔的青春答卷

参与“致美四川”活动时,看着孩子们捧着新书包笑出豁牙;帮“清澈童声”海选时,孩子们拉着我的衣角说“以后要唱给草原听”;数学“同课异构”时,当地老师拍着我的肩说“原来应用题还能这么教”,这些瞬间像串珠子,把支教的日子串得发亮。有时备课到半夜,缺氧让头有点疼,我就走到窗边,看着天上的星星——比成都的星星亮多了,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忽然觉得每一次站在讲台,每一次陪孩子们跑跳,每一次把成都的教育经验讲给本地老师听,都是在为当初的承诺添上一笔真实的注脚。

20251028_101919_008.jpg

现在,我已回到成都,有人问我苦不苦?当然苦!每天洗澡都是大难题,感冒了要拖好久才能好。可当孩子把画着雪山、学校和我的画塞给我,我就知道这片草原早就把我当成了自己人。支教不是单向的奔赴,是我带着初心来,却被这里的真诚留住。我想,那纸入党申请书的续篇已被我写在石渠的草原上、课堂里,写在孩子们每一个发亮的眼神里。往后的日子,我想抓住一切机会,把知识的种子种得深些,再深些,等着它们和格桑花一起,开得漫山遍野,把更多的光和热,撒在这片土地上。

一页札记,记录的是支教路上的点滴感动;一次坚守,诠释的是金牛教育人的初心使命;一段征程,见证着金渠两地教育协作的深厚情谊。感谢欧建国老师的倾情分享,让大家看到了金牛教育人在石渠的默默耕耘。接下来,《教育追光者·金牛支教札记》还将继续为大家呈现更多动人的支教故事,带大家认识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的教育者,敬请关注,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