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品格教育落地,华中附校为班主任“充电赋能”
发布时间:2025-10-27来源: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附属学校 作者:黄小林浏览量:3104
为帮助班主任们更好地将宏观的育人目标转化为日常教育中可感、可行的具体实践,系统提升品格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10月23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华中附校)邀请杨霖老师到校进行班主任技能提升专题培训,共同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品格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打亮生命的底色。
以核心素养为灯塔 夯实学生成长的品格底色 培训会上,杨霖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详述”的方式,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视角下理解品格教育、学校品格教育实践框架及路径三个方面出发,解析了核心素养要素与品格培养的价值与意义。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校与班主任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将品格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目标,让良好的品格为学习赋能,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未来世界的发展需要人具备哪些关键的、必备的素养,它所指向的是‘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杨霖现场分享强调道,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
培训过程中,杨霖还现场分享被称为“史上最有创意的课堂”klpp项目,引导全体教师思考:只具备优异的学习成绩能否让学生走向“成功”?“一个人走向成功不仅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还应具备负责任、有毅力、有韧性等良好品格。”杨霖总结道。
在品格教育实践中,她总结出了中国学生缺失的专注、责任、坚持、谨慎等24个必备品格,搭建了“4级阶梯”“24个品格内容”框架,详细阐述了良好的品格养成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通力协作。目前,学校与班主任则可以从打造品格环境文化入手,通过张贴“音量分级表”“愤怒守则”等方式,进行“品格渗透”,让学生逐渐拥有良好的行为品格。
在交流互动环节,培训会现场学习氛围更是持续升温。班主任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挑战。杨霖现场逐一进行精准点拨,或从理论层面剖析问题根源,或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通过及时答疑,为教师们有效打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课后“思”与“悟” 在实践中让良好品格为学习赋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丰富的生活经历,持续性多元地学习必不可少。核心素养要素的表达与正确的打开方式,需要我们拥有热爱和使命担当。品格教育的理论通过真实且有意思的实践逐一落地,虽艰难但行动着,就会有一个个美好的成长瞬间呈现出来。”校长总结道。
成为学生的榜样,聆听、输入积极能量与智慧,是教师发展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课后的“思”与“悟”,还要积极地去“做”出来。好的品格为学习赋能,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成长在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在课本中,在课程和活动中培养好的品格,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习成为爱自己、爱生活、爱世界的幸福的人。(黄小林) |
| 责任编辑:周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