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实小新教师语文“入格”课精彩亮相 夯实基础展风采
发布时间:2025-10-26来源:彭州市实验小学 作者:赖波浏览量:2139
为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夯实教学基本功,尽快实现从“新手”到“合格”的角色转变,助力新教师更好地扎根课堂,近日彭州市实验小学在东林校区开展了彭州市实验小学2025年新任语文教师“入格”课展示活动,全校语文教师和部分学校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入格课聚焦“课堂实效”与“基础规范”两大核心。课前,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读教材课标,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衔接,到课堂学生的互动,都用心设计;课上,六位教师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学生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刘彪老师:《圆明园的毁灭》 本课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情境载体,以“家书”为线索,设计“探寻昔日辉煌”“了解昨日毁灭”“倾听今日诉说”三大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感知圆明园的布局美、建筑美与文物美,再通过对比辉煌与毁灭的篇幅差异,深化对“不可估量损失”的理解。课堂中融入AI视频、复原影像、文物资料,结合接龙朗读、小组讨论、手写回信等活动,最终落脚于“家国永安”的情怀,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树立文化自觉与家国意识。
丁小欣老师:《g k h》 丁老师利用“示范、观察、比较、编顺口溜、拼读”等方法教学“g k h”三个声母。课堂上,老师首先示范发音,教读发音;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与字母相似的元素,联系生活中的相关事物;比较数字与字母;编顺口溜记住字母的形。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浓厚。
陈颖老师:《盘古开天地》 这堂课核心亮点聚焦 “传承创世精神”,让神话教学不止于读故事。本课以 “中华神话博览馆”情境串联整堂课,先借关键词回顾情节、通过抓关键词、动作体验等方式悟盘古精神,再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生活中的人物以及伟大成就里找一找 “盘古精神”的身影,将精神转化为学生可践行的行动,实现文本学习与精神传承的统一。
应采怡老师:《彩虹》 《彩虹》一课,老师着力打造一个充满琅琅书声与奇思妙想的课堂。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情境朗读与童趣想象中学习语文。本节课注重汉字文化的趣味渗透,巧设长句朗读的方法指导,并巧妙搭建从文本到生活的语用桥梁。孩子们在扎实的识字、朗读训练中,不仅提升了语文能力,更自然感悟到了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王睿老师:《秋天》 课上,王老师以秋季典型自然现象为话题引入课题,联系生活引导观察,自然融入“横斜钩像大雁身体”等形象识字法、“一”字变调探究等趣味环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认读生字,更能通过朗读感受秋之美,联系生活体会季节变化与自身成长的关联,最终成长为善于观察、乐于表达的“秋日收藏家”。
何雨静老师:《四季》 何老师的《四季》诗意课堂带领孩子们沉浸式走进春夏秋冬,让孩子们化身“尖尖的草芽”“圆圆的荷叶”,在动作朗读中感受语言韵律;巧妙运用叠词教学,引导观察“尖尖、圆圆、弯弯”的汉字之美;更通过图文想象激发孩子进行口头仿写,真正体验了语文与四季相融的灵动与美好!
课后,语文教研组开展评课研讨,指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环节合理性”“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等维度,既肯定新教师的亮点与进步,也针对性他们课堂中的不足,结合具体教学片段,提出可操作、易落实的改进建议,让新教师在“上课—评课—反思”的闭环中明晰提升方向。 本次新教师入格课,不仅为新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搭建了“以课促学、以研促成长”的帮扶桥梁。在往后的时间中,彭州市实验小学将持续完善新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师徒结对”“专题培训”“常态听课”等举措,助力新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新鲜活力。(赖波)
|
| 责任编辑:翁玉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