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音附小学子参与“秋色连波”美育工作坊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2来源: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作者:翁玉华 通讯员 左皓心 李琦浏览量:2099
秋光正好,诗意盎然。10月18日,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川音附小)学子走进“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音乐・诗歌美育工作坊,在诗乐交织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工作坊是首届“美在武侯”青少年生命美育音乐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武侯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武侯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武侯区文体旅游局、武侯区教育局协办,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武侯区音乐家协会提供专业指导支持。活动以“生命美育”为核心,创新融合诗、乐、画、戏、文等多元艺术形式,通过可感可触的艺术体验引导青少年发现生命之美、体悟情感之真、传递爱与力量,最终让美育种子在心中扎根,助力其成长为精神丰盈、兼具人文素养的未来公民。 初探美之境:在艺术展馆沉淀心灵 活动伊始,川音附小学子首先前往Cici创想中心“大千世界美术博物馆”参观。在光影流转与色彩交织的艺术空间里,孩子们驻足观赏一幅幅精美画作,与艺术作品展开无声对话。这一环节不仅为学生带来了视觉的愉悦,更帮助他们从日常学习节奏中沉静下来,以平和、专注的心态,为后续诗乐体验做好心灵准备,也让“美”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沉浸美之韵:在千年诗乐中感悟经典 随后,学子们步行至RAA红牌里艺术中心,正式参与“秋色连波”音乐诗歌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武侯区音乐家协会会长、知名美育学者马毅老师策展主持,“最美琴歌艺术家”贺兰泽老师及其艺术团领衔演绎,为附小学子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诗乐盛宴。 品盛唐意境,感诗词深情 在“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单元,古筝、箫与阮奏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悠扬旋律勾勒出“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壮阔画面。当琴歌艺术家吟唱起李白诗句时,附小学子纷纷轻声附和,课本上的文字瞬间转化为可听、可感的鲜活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盛唐诗词的意境与魅力。 赏琴歌古韵,悟文化精髓 “清商入弦,弦上诉幽怀”单元中,贺兰泽老师团队以精心创作的琴歌,演绎《竹枝词》的清新、《秋风辞》的苍茫、《静女》的婉约与《春望词》的哀愁。汉代的秋风、唐代的闺怨、《诗经》的纯真如画卷般铺展,“诗词意象化音符,旋律起伏传情感”,让学生直观感受“琴歌”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独特韵味,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听乡音童声,融古今情怀 最令附小学子感到亲切的是“余音绕梁,梁间栖心魂”单元。邹瑾欣、汪沁旸、赵君莉等领衔演绎的童声琴歌《咏鹅》,以四川方言唱响熟悉诗篇,满含乡土趣味;《秋窗风雨夕》的旋律则传递出青春的细腻愁思,触动每一位学子的心弦。古韵与新声的交融,让中华文明的血脉在学子心中悄然流淌。 回响美之思:在交流中播撒美育种子 活动尾声的“诗酒趁年华,相逢且尽欢”交流环节,马毅、贺兰泽等艺术家分享感悟,附小学子踊跃表达收获:“原来古诗能唱,太好听了!”“古筝和阮的声音真特别!”思想的碰撞间,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进一步萌芽。 川音附小始终秉持“大艺术观教育”理念,积极联动四川川音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织学生参与此次高水准美育工作坊,以实际行动践行“以美育润童心,以文化育新人”的育人使命。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宽优质资源合作渠道,进一步搭建多元化、高品质的美育实践平台,让每一位附小学子都能在丰富的艺术滋养中涵养审美素养、提升文化认同,最终绽放出独具个性的生命光彩,成长为精神丰盈、兼具人文底蕴与艺术感知力的新时代少年。(翁玉华 通讯员 左皓心 李琦) |
责任编辑:陈泓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