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心理+体育”融合育人,双流区教科院附校与教育同仁跨界共研
发布时间:2025-10-22来源: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 作者:江蕾 通讯员 孙怡璇 邱慧萍 王宇晴 向婷浏览量:3180
为深入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探索跨学科协同育人新路径,10月11日,成都市2025年高中教师培训秋季课程超市菜单系列培训暨双流区“五项基本功——德心共育力”之活动设计专题培训在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双流区教科院附校)圆满举行。 活动由双流区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中学体育与健康专委会共同举办,由中学体育教研员游海峰主持。本次活动汇聚了区域教育领域的多位专家与教师。双流区教科院心理健康教研员、办公室主任陈丽,双流区初中体育教研员游海峰,双流区小学体育教研员凌远富,双流区教科院附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匡世国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代表近300人共同参与,展现了区域推进“心理+体育”融合育人的坚定决心与集体行动力。 理论引领,系统构建 活动伊始,匡世国为活动致辞,介绍了学校在跨学科融合课程方面的探索,展现了学校在“五育并举”实践中的创新理念与责任担当。 课堂融合,路径阐释 体育教师刘洋婷带来专题分享《心体协行,以体育心——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智慧与融合实践》。刘洋婷指出,体育不仅是“育体”,更是“育心”的天然实验室。她从研究背景、心理密码解读、融合构建路径及案例四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心理学与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策略。 互动体验,深化理解 心理与体育教师联合设计的团体体验活动成为亮点。以彩色泡沫棒为媒介,通过“七彩萝卜蹲”“不倒森林”和运球接力等环节,教师们从陌生到协作,在互动中切身感受“心理+体育”融合的实践价值。 专题培训,系统提升 陈丽带来专题培训《“心理+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陈丽基于问卷调研数据,指出当前融合实践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通过具身学习提升情绪调节留存率,并围绕课程开发、教师培养、个案干预等方面,系统提出四大实践路径与多项创新突破点。 交流展望,持续推进 参会教师积极交流,认为培训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融合育人新模式。 本次培训不仅是双流区推动“德心共育力”落地的重要一步,更是构建“五育融合”新样态的有益探索。以“心理+体育”为支点,全区教师在理念碰撞与实践体验中凝聚共识、拓宽视野。双流区教科院附校作为承办单位,将持续发挥实践平台与课程孵化功能,助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共同谱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篇章!(江蕾 通讯员 孙怡璇 邱慧萍 王宇晴 向婷) |
责任编辑: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