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小学数学教师聚焦算理优化路径,共研口算教学新策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成都市温江区和盛小学 作者:张红浏览量:3084

2025年10月14日,成都市温江区和盛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会议室,开展十月联组教研活动,围绕“联理通法,提高运算能力”主题,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一课为例,开展深入研讨。

C91EFD2D0A569DD648CC980C432F0847.jpg

活动中,袁涛老师对《需要多少钱》课例进行课前陈述。他指出,中段学生在计算中存在速度慢、理解浅等问题,进而确立优化教学路径,助力学生明晰算理的研究目标。教研组通过教材定位分析、学情研判,多次迭代修改学历案,聚焦课标要求与课时目标,对关键问题不断优化。

B3F29D9B29EB0D99647D9C04FFA18DCE.jpg

研讨环节中,纪主任提出增加不同版本教材的横纵对比,进一步突出教材中运算能力的体现。教师们针对初版学历案中借助人民币、点子图模型理解算理等策略展开剖析,并提出以“独立+合作”的学习模式推动课堂优化。此外,迭代学历案环节需明确每一次磨课后具体修改的问题,呈现问题暴露到优化落地一系列过程。

4EE497A26B15D7BAA46EC0397A7DBEC1.jpg

刘秀梅老师基于肖欣悦老师课例《需要多少钱》的AI循证报告,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总结。教研组采用“Al+人工”循证方法,通过两次磨课实现教学路径的持续优化,课堂分别根据问题提出了重构教学路径,设计“阶梯式练习”,要求学生既写出得数又说明思路;实施针对性提问,引导从直观操作走向抽象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推动算法优化。通过强化“思维可视化”设计,要求学生规范记录计算过程,通过算法对比深化算理理解。

C10D474DCDB2F34C59394AB824A01447.jpg

本次联组教研活动通过“问题诊断-策略优化-实践验证”的闭环研讨,形成了以算理理解为核心、Al循证为支撑的教学改进路径。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基于证据的教学研究能力,更探索出“阶梯式任务设计”“思维可视化训练”等可推广的实践策略。这些成果将辐射至各年级计算教学领域,推动学校数学教学从“重算法”向“明算理”的深度转变,为构建思维型课堂提供了重要范本。(张红)

责任编辑:郭霞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