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五小学子访武侯祠庙,承蜀汉文脉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四川天府新区第五小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常玉娇浏览量:2158

踏着青石,循着幽静,一阵阵清脆的脚步声,叩响了武侯祠午后的门扉,近日,一群生机勃勃的探索者——四川天府新区第五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走进了这座“三国圣地”。

温煦的日光为肃穆的红墙竹影镀上一层金辉,孩子们的笑脸与红墙竹影交相辉映,一场关于忠诚、智慧与信义的探索就此拉开帷幕。

天府五小16.jpg

探秘“三绝碑”,触摸千年风骨

天府五小03.jpg

走进庄严肃穆的祠庙,同学们首先被一通高大的石碑所吸引,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三绝碑”(唐碑)。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孩子们了解到:何为“三绝”?碑文由唐代名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镌刻。文章、书法、刻工皆属绝品,故称“三绝”。碑文说什么? 它记录了诸葛丞相的文治武功与高风亮节,是后世评价诸葛亮的重要历史物证。

同学们围着石碑,仔细观察那苍劲有力的笔触,仿佛能透过石壁,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人对先贤的无限敬仰。这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启蒙,更是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初体验。

对话英雄殿,感悟蜀汉魂

跟随着历史的脚步,同学们来到了汉昭烈庙(刘备殿)和武侯祠(诸葛亮殿),与课本上的英雄人物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仁德之君——刘备

天府五小07.jpg

在刘备殿前,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他被称为“刘皇叔”和“汉昭烈帝”。老师讲述了“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宝贵品质。刘备的仁爱之心,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最好诠释。

义薄云天——关羽、骁勇善战——张飞

在关羽和张飞的殿前,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关于“红脸的关公”和“黑脸的张飞”的讨论不绝于耳。

孩子们从“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中,学到了关羽的忠义与诚信。从“当阳桥头一声吼”的传说中,感受到了张飞的勇猛与直率。

智慧化身——诸葛亮

终于来到了本次旅程的核心——武侯祠。在这里,诸葛亮不再是遥远的“神话”人物。同学们惊叹于他“草船借箭”的机智;佩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更被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品格所打动。

天府五小10.jpg

文化浸润,薪火相传

天府五小11.jpg

穿梭在红墙夹道、翠竹掩映的幽静小径,同学们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用心在感受。这次活动,不是一次简单的探访,而是一堂行走的语文课、历史课和思想品德课。它让书本上冰冷的文字,变成了眼前鲜活的场景;让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走入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黄小林 通讯员 常玉娇)

责任编辑:陈泓恺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