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谈“性”,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帮助孩子解读青春密码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作者:江蕾 通讯员 罗远淑 杨润 王清 高敏敏浏览量:2045

“为什么我会长痘痘?”“喜欢一个人正常吗?”“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欺负?”这些看似简单,却饱含困惑与忐忑的提问,并非来自某个秘密树洞,而是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六年级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匿名问卷。一张张纸条,是他们面对身心巨变时最真实的求知信号。

面对这些成长的“密码”,成都蒙彼利埃小学选择不回避、不敷衍,而是以一场名为“阳光谈性,助力成长”的系列教育活动,给予孩子们最科学、最温暖、最坚定的回应。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份学校与家庭携手,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成长护航礼”。

家长先行

一场直击心灵的“观念破冰”

任何有效的家校共育,都始于共识。为此,学校特意将家长讲座作为整个系列活动的第一步,而这场讲座,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观念破冰”。

20251015_234147_000.jpg

学校邀请了被誉为“四川省学校性教育推行第一人”的知名专家——胡珍教授。讲座伊始,胡珍没有使用任何模糊的代称,而是用科学术语直白地开启了课程。这一刻,会场里能感受到些许的错愕与不安。但胡珍随即道出了她的良苦用心:“我们之所以感到尴尬,是因为我们从未被这样科学、坦然地对待过。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直面这些词汇,又如何能坦然、正确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她指出,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羞耻感”,构成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最大障碍,也迫使孩子转向良莠不齐的网络寻求答案,埋下风险。

20251015_234147_001.jpg

20251015_234147_002.jpg

这场讲座,首先是一场为家长举办的“脱敏”训练。胡珍用自己的直白与科学,亲自示范了何为“坦诚谈性”。她强调,家长是孩子性教育无可替代的第一责任人,而打破尴尬、建立科学的认知,是履行这一责任的第一步。

20251015_234147_003.jpg

倾听童声

用一份问卷搭建沟通之桥

在为家长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后,教育的第二步,是倾听孩子。学校在六年级全体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匿名的“青春期困惑”征集。

上百个问题,如同打开了一扇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窗。从对身体变化的好奇,到对心理情绪的困惑;从对人际交往的迷茫,到对自我保护的呐喊……问题五花八门,却无一不真实、迫切。

这些鲜活的声音,成为了学校说服家长、精准设计课程最有力的依据。学校随即发布了《致家长的问卷调查》,坦诚地展示了孩子们的困惑,并阐述了活动的意义。这份用心良苦的沟通,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全年级400多位学生家长,近乎全票的支持,是家校之间为爱携手、为成长护航的坚实证明。

阳光普照

为学生点亮成长的引路明灯

在万事俱备后,备受期待的学生讲座终于到来。胡珍再次受邀,为全体六年级学生(不分男女生,分两场进行)带来了这场“青春必修课”。

20251015_234147_004.jpg

基于对孩子们困惑的精准把握,胡珍用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方式,科学讲解了生命的奥秘、青春期的身体与心理变化。最后她告诉孩子们:“喜欢一个人是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的、非常美好的情感,但喜欢不等于爱。” 她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与管理情绪,如何与父母、异性进行尊重与理解的沟通,以及最关键的是,如何认识并保护自己的身体,明确行为的边界与责任。

科学的知识驱散了迷雾,坦诚的氛围消融了羞怯。孩子们手中的匿名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权威而温暖的答案。

20251015_234147_005.jpg

学校的这场“阳光谈性”之旅,是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构建了“观念破冰→倾听学生→阳光授课”的完整闭环。面对学生青春期问题,学校与专家敢于首先面对并化解家长的羞耻感,这真正从源头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扫清了障碍。真正的呵护,不是将孩子置于真空之中,而是赋予他们辨别风雨的智慧;真正的教育,需要成年人的率先垂范,用科学与坦然,为下一代点亮一盏成长的引路明灯。

20251015_234147_006.jpg

相信,当学校与家庭共同用科学、尊重和爱为孩子搭建起成长的阶梯时,每一个少年都能更有底气地迎接青春,拥抱未来!(江蕾 通讯员 罗远淑 杨润 王清 高敏敏)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