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AI赋能教学,重构未来课堂
发布时间:2025-10-15来源: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 作者:赖波 通讯员 王亚斌 冯瑞浏览量:2643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智慧课堂新形态,2025年10月13日,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特邀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雄俊,为全校教师带来以“AI赋能教育教学”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赴这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 培训中,周雄俊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深度应用与实操”核心议题,将前沿AI技术与一线教学场景紧密结合,既有顶层理念的引领,又有具体工具的演示。内容详实,现场反响热烈,掌声不断。 AI工具实操:解锁教学资源生成新方式 周雄俊首先聚焦“AI如何为教学减负增效”,重点介绍了两款实用AI教学工具。针对数学等学科知识点讲解需求,他演示了“Video Tutor”的功能——只需输入具体知识点,工具便能自动生成微课视频,还可模仿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让碎片化知识点讲解更高效;而“今天学点啥”则聚焦课后辅导场景,能针对试卷中的单个题目生成专属微课,提供多样化解题思路与教学风格选择,为教师精准辅导、学生自主答疑提供新路径。生动的实操演示,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AI在教学资源生成中的强大潜力。 AI价值剖析:打破传统教学的“因材施教”困境 在探讨AI对教学的深远影响时,周雄俊提出核心观点:AI绝非教学中的“锦上添花”,而是重构教学逻辑、变革学习方式的关键力量。他指出,传统班级授课制下,教师难以精准匹配每位学生的学习节奏与需求,而AI技术可通过数据分析捕捉学生学习薄弱点,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助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千人千策”的因材施教。“当AI承担重复性、基础性的教学辅助工作,教师方能将更多精力聚焦学生的思维培养与情感关怀。”这一观点引发在场教师的深度共鸣。 AI应用误区:警惕“工具化替换”,聚焦“模式化创新” 针对当前AI在教学应用中的常见偏差,周雄俊特别提醒老师们避免两大误区:一是将AI等同于“简单工具”,仅用于替代板书、批改作业等基础环节;二是在原有教学框架内进行“一对一替换”,未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他强调,AI应用的核心在于“重构”——要基于AI的数据优势与交互特性,设计新的教学流程,比如利用AI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AI真正服务于教学创新,而非成为传统教学的“附属品”。 AI未来展望:从“工具”到“伙伴”,构建批判性学习环境 谈及AI在教学中的未来定位,周雄俊给出前瞻性判断:AI将逐步从“教学工具”升级为教师的“助理、同事乃至导师”。他举例说明,AI可按需求生成教学发言稿、模仿特定课题的研究风格、辅助学生进行写作构思与修改,甚至能通过“反向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重要的是,AI的介入能打破“教师即绝对权威”的传统课堂生态,让学生在与AI的互动中学会质疑、辨析,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本次培训不仅拓展了学校教师在AI与教育融合方面的视野,也激发了大家探索智慧课堂实践的热情。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将AI工具与教学创新结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未来,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将持续推进“AI+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打造更具活力、更富个性的智慧课堂注入新动能。(赖波 通讯员 王亚斌 冯瑞) |
责任编辑:陈泓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