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博士工作站专家团到成都二十四幼“把脉问诊”

发布时间:2025-10-14来源:成都市第二十四幼儿园 作者:孙林馨 通讯员 王琴浏览量:2264

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提升园所内部治理能力,10月11日,成都市第二十四幼儿园(以下简称:成都二十四幼)特邀成都大学博士工作站专家团队就内部督导体系建设进行专项指导,到场的专家分别是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先强教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书记蒲永明、教授王德林、博士李梦茹。集团党支部书记、园长洪悦女士,副园长钟燕女士、高丽女士,执行园长朱艳女士以及各园点行政管理人员参与本次活动。

实践分享 聚焦困惑

洪悦根据“聚焦内部督导,赋能品质生长”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幼儿园内部督导体系实施路径与实践案例,同时也对内部督导体系建设中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困惑。

640 (1).jpg

钟燕以《拓认知新域 推督导进阶——保育队伍内部督导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分园目前在保育队伍建设中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也提出了优化保育队伍建设的进一步思考与规划。

640 (2).jpg

专家把脉 精准献策

博士工作站专家组首先对幼儿园内部督导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同时进行了“把脉问诊”的精准指导。

刘先强建议集团化办园内部督导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诊断式、综合式、专项式督导实现从“找问题”到“挖经验”转变,以双向协同、教师专业导向、保育员能力定向为路径,赋权教职工为质量管控主体并推动其向反思型成长者转型,同步提升办园质量、管理效能、儿童发展张力及教师职业成长。

640 (3).jpg

王德林建议明确督导的核心内容与方向,以幼儿园“生长文化”为基勾勒出二十四幼人理想画像以及园所理想发展愿景,并以此画像、愿景为基准,推动内部督导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从理念愿景到实践落地的路径清晰化。

640 (4).jpg

李梦茹建议内部督导体系化建构应通过可视化路径呈现从“无”到“有”框架搭建与“有”到“优”迭代升级,创新督导关系为“合伙人—共同体”并建立双向互馈机制,以典型案例及数据分析彰显基层成长与保教精准性;下一步可深化体系凝练,突出成果落地与个性案例挖掘,以点带面展现全员协同治理效能,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可复制经验。

640 (5).jpg

蒲永明建议内部督导体系建设要围绕“成华区优质倍增项目”背景展开,立足园所特色梳理材料,构建标准化与个性化融合的汇报体系;明确体系目标,突出机制建设核心,重点呈现岗位优化、评优成效、质量管理升级及制度完善等督导成果;通过体系化梳理彰显园所特色,形成总园辐射分园的可复制经验,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640 (6).jpg

最后,洪悦代表幼儿园对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认为此次指导“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为园所内部督导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解决了诸多实践中的困惑。她表示,园所下一步将认真梳理、消化专家意见,结合各园实际,系统规划、稳步推进内部督导体系的完善工作,以期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导促优”的目标。

640.jpg

成都大学博士工作站专家通过专题研讨、案例诊断等方式的精准指导,有效搭建了园所理论与实践融合桥梁,对于推动成都市第二十四幼儿园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孙林馨 通讯员 王琴)

责任编辑:王颖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