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江小学深耕红色识字教学,筑牢育人根基

发布时间:2025-10-09来源:成都市新都区繁江小学 作者: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万胜勤 赵璐 高志飞浏览量:1923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途径与策略研究”课题成果落地生根,2025年9月30日,古小娅名师工作室走进成都市新都区繁江小学,开展以“课题引领 助力成长”为主题的送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推广繁江小学“识字教学渗透红色思政元素”这一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次活动由秦茜倩老师主持,活动包括两节课例展示和一堂讲座培训。

图片1.jpg

课例展示,示范引领

第一堂课由繁江小学课题组陈海霞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陈海霞以“朱、德”人物关联类生字为核心切入点,创新采用“解字-识人-悟精神”的链条式教学策略。教学中,生字被转化为解读人物品格的“钥匙”,在落实识字教学的同时,将语言文字学习与革命精神传承深度融合,不仅达成“识字有方法、精神有传承”的目标,更为低段红色文本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成效显著。

图片2.jpg

第二课时由繁江小学朱杨平老师执教一年级第二单元《日月山川》。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朱杨平不仅带领孩子们挖掘了象形字“日、月、山、川”的奥秘,更巧妙地将“山”从自然之山延伸至革命之山—井冈山、大别山等,将“川”从自然之川深化为家乡之魂—川军、王铭章将军,通过生动的故事介绍、视频观看,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实现了知识与红色精神的融合传递。

图片3.jpg

专题讲座,答疑解惑

繁江小学语文教研员杨霞老师带来专题讲座《从“识字”到“铸魂”——探究低段识字教学的“红色密码”》。核心内容围绕研究成果展开:一是构建革命符号、地理印记、人物关联三类红色生字资源库,让“红”“川”“朱”等生字成为红色载体;二是创立“情境导入—字理识字—红色延伸—巩固升华”四环节教学模式,破解融合难题;三是分享《朱德的扁担》等案例及生活化链接策略,配套“知识+情感+行为”三维评价工具。讲座最后反思资源覆盖面、家校协同不足等问题,提出拓展资源、强化亲子共育的展望,为低段红色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1759997447607402.jpg

专家引领,赋能提升

紧接着,工作室古小娅老师进行本次活动总结。古小娅点评本课亮点突出,紧扣“识字进阶+思政渗透”双目标,通过故事浸润、人物关联、生活识字家校联动等多元路径,如挖掘“川军”生字红色故事,让教学延伸至生活与精神层面;同时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资源体系化建设。同时,古小娅为课题组提出了深化“微故事创作”,细化“家校共讲红色故事”等指导性意见,为红色精神在低段孩子心中扎根开辟了新路径。

图片5.jpg

此次活动既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教学智慧的深度碰撞。教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所学所思融入日常教学,持续探索低段识字教学的红色育人之道,让汉字传递文化力量,让红色精神浸润学生心灵。(赖波 赖羽纶 通讯员 万胜勤 赵璐 高志飞)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