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顺江学校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学生、教师、家长共展风采
发布时间:2025-10-09来源:成都高新顺江学校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于烁楠浏览量:2378
金秋九月,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操场彩旗招展、秩序井然。9月29日-30日,以“党建领航强体魄·运动赋能绽芳华”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在此举行。全校1700余名学生、百余位教师及部分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两天的赛程里,运动场既是体能的竞技场,更是精神的成长营,展现了学校“五育融合”背景下体育教育的扎实实践。 开幕式:简约庄重,传递教育温度 9月29日上午9时,运动会开幕式准时启动。与常见的大型文艺汇演不同,本届开幕式以“务实、融合”为基调,全程时长控制在40分钟内,重点突出党建引领与体育精神的结合。 方阵入场:班级特色与集体精神的缩影 各方阵按顺序入场,没有复杂的道具与表演,却处处可见用心。校旗方阵率先登场,8名护旗手步伐整齐,校旗在秋阳下舒展;会徽方阵手持学生自主设计的会徽立牌,图案融合跑道与幼苗元素,呼应“顺木之天,河汇江长”的校训;裁判员方阵身着统一制服,表情严肃,手持秒表与哨子,传递专业态度。 最具活力的是班级方阵。一年级学生手持软曲棍球棒,跟着节奏做简单体操,动作略显生涩却充满童真;七年级学生则展示体育舞蹈、轮滑等特色项目,其中“循梦九天”主题方阵的宇航员造型引发观众轻声赞叹。每个班级都设计了自己的口号,“团结拼搏”“超越自我”等关键词高频出现,传递着对运动的朴素热爱。 文化与教育:藏在细节里的育人意图 开幕式没有冗长的文艺表演,取而代之的是三场简短的主题展示。三年级学生手持缀有红星的油纸伞,在《我的祖国》旋律中变换“山河”“星空”队形;五年级学生结合高铁模型、航天手账本等道具,用情景朗诵讲述“我和我的祖国”;六年级则以鼓乐、丝路绸带等元素,呈现中华文明的厚重感。这些展示紧扣“运动赋能成长”主题,将家国情怀、文化传承融入体育场景。 仪式感:从宣誓到火炬传递的精神传承 “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拼尽全力,永不言弃!”运动员代表的誓言简短有力。裁判员代表随后承诺“严格执裁,维护公平”。最具象征意义的火炬传递环节,6名火炬手依次传递:既有深耕体育教学20年的党员教师,也有连续三年担任志愿者的家长,还有曾以体育特长升入重点高中的毕业生。最终,火炬在场地中央拼出“校训+校徽+世运会会徽”的组合图案,寓意“精神传承、多元共融”。 9时50分,该校校长孙栋洪亮宣布:“成都高新顺江学校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开幕!”话音刚落,全场掌声如潮,彩旗随欢呼声翻涌,师生们自发站起身,目光灼灼望向主席台,氛围热烈而庄重。 赛程:两天角逐,见证成长与突破 9月29日-30日,运动会围绕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等径赛项目,以及跳高、跳远、铅球、实心球等田赛项目展开,同时设置4×100米接力、拔河等团体项目。1700余名学生全员参与,按年级分组竞赛,兼顾公平性与参与度。 径赛:速度与意志的双重考验 短跑赛道上,发令枪响后,小选手们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一年级100米比赛中,有孩子因紧张摔倒,却立刻爬起继续冲刺,最终完成比赛,看台上响起鼓励的掌声。中长跑项目更显韧性:3000米长跑中,一名九年级男生从第二圈开始落后,却在最后500米咬牙加速,虽未进前三,却在终点线前向观众席深深鞠躬,赢得全场喝彩。 田赛:技巧与心态的较量 跳高场地,横杆从1.2米逐步升至1.5米。一名八年级女生第三次挑战1.45米时,助跑、起跳、过杆一气呵成,虽未破校纪录,却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老师说我进步了5厘米,这比名次更重要。”她在赛后采访中说。铅球区,小学部学生攥紧拳头奋力推出,初中生讲究角度配合,高中生则尝试旋转投掷,不同学段的技巧差异成为看点。 团体赛:协作与担当的课堂 4×100米接力赛中,某班级第一棒选手意外掉棒,第二棒迅速捡起接力棒继续奔跑,后续队员全力追赶,最终以微弱差距完成比赛。拔河赛场上,班主任加入队伍,与学生并肩拉绳,手掌磨红也坚持到最后。“我们班不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最团结的。”赛后,该班班长说。 赛事期间,教师与家长的参与也成为亮点。部分教师报名参加趣味项目,如“两人三足”“袋鼠跳”,平时严肃的课堂形象在运动中变得亲切;家长志愿者则承担引导、补给等工作,有的举着班牌为孩子加油,有的协助裁判统计成绩。 闭幕式:表彰总结,延续体育精神 9月30日下午4时,运动会闭幕式在操场举行。经过两天角逐,本届运动会共决出4个“最佳入场方阵”、2个“炫彩入场·卓越演绎奖”、9个“体育道德风尚奖”、16个团体一等奖、16个团体二等奖、19个团体三等奖,以及若干单项奖。 颁奖:肯定努力,更强调成长 颁奖环节简洁高效。副总裁判长梁叶首先宣布“最佳入场式”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名单,获奖班级代表依次上台领奖。其中,一个多次获得“精神文明奖”的班级代表说:“我们每天放学后加练半小时队列,不是为了拿奖,而是想把‘团结’刻进班级基因里。” 随后,总裁判长杨川宣布团体奖项。团体一等奖班级代表上台时,有学生悄悄抹眼泪——他们在800米接力中因失误落后,却在最后一棒反超,最终以团队总分第一夺冠。“成绩是一时的,但一起拼过的日子会记一辈子。”该班体育委员说。 致谢:致敬幕后的“隐形冠军” 闭幕式特别设置“致谢环节”。班主任代表、裁判员代表、家长志愿者依次上台接受献花。一位连续三年带运动会的班主任说:“最开心的不是班级拿奖,而是看到平时内向的孩子敢站上跑道,调皮的孩子学会为队友加油。”裁判员代表则表示:“我们多一分仔细,孩子们就多一分公平的体验。” 家长志愿者的发言朴实而温暖:“我们只是搭把手,孩子们的一句‘谢谢阿姨’,就让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闭幕:精神不落幕,成长不停步 下午5时,孙栋宣布运动会闭幕。他总结道:“这两天,我们看到了速度与坚持,见证了团结与突破。体育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品格的磨砺。希望大家把赛场上的拼劲、协作带到学习和生活中,让‘强体魄、砺品格’成为顺江学子的鲜明标识。” 随着火炬熄灭,本届运动会正式结束。但操场上未消散的加油声、终点线前的拥抱、领奖台上的笑容,都已深深印刻在师生记忆里。正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的:“我没拿到冠军,但我学会了坚持;我没跑得最快,但我懂得了为队友喝彩——这或许就是运动的意义。” 从党建引领的开幕式到务实温馨的闭幕式,成都高新顺江学校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成长的课堂;成绩不仅是名次,更是精神的勋章。(黄小林 通讯员 于烁楠)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