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苏职中红歌赛:唱响使命担当,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5-10-01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作者:李林 通讯员 王文琼 高宇桐浏览量:2147
金秋送爽,举国同庆。2025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以“唱响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在运动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大会暨校级红歌赛决赛,用嘹亮歌声为祖国华诞献礼。来自全校各班级的参赛队伍以歌明志、以声传情,回溯百年征程,礼赞伟大时代,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红色文化盛宴。 主持人介绍活动议程 升旗仪式 领导嘉宾评委席 领导致辞:心怀大爱 觉醒成长 “以技能成就未来,强国有我,我们责无旁贷!”青苏职中校长党雷在致辞中强调,青年是辉煌见证者与未来奋斗者;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以乐观之态面对挫折,以勤奋之手创造佳绩,用青春和汗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希望同学们心怀大爱,觉醒成长,以“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践行青春承诺。 红歌决赛:唱响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 作为一所职业教育的四星名校,青苏职中始终秉持“好瓷胜玉、淬炼成锦”的育人理念。本次红歌赛是学校推进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举措,自启动以来便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经过前期三大学院初赛、经层层选拔,12支优秀队伍最终站上决赛舞台。 诗歌朗诵《礼赞76载 青春赴新程》 红色歌曲是历史的“活化石”,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理想;红色歌曲是精神的“传声筒”,每一句歌词都照亮着当代青年的奋进与担当。同学们用歌声回望峥嵘岁月,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激情唱响时代强音,让青春力量助力复兴! 决赛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各参赛队伍依次登台亮相。《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歌声中仿佛能听见黄河奔腾的咆哮;《当那一天来临》《强军战歌》两首军旅题材歌曲则以铿锵节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的誓言响彻运动场;《灯火里的中国》通过细腻演唱,将万家灯火中的时代变迁与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娓娓道来,与节目中“以灯火之光映照城市发展”的创作理念形成巧妙呼应。 班级比赛风采(台上全班)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歌曲《如愿》在本次决赛中,被三支参赛队伍不约而同地选中,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曲目”。 不同班级的演唱者以风格迥异却同样动人的演绎,将歌曲中“父辈夙愿与青年担当”的深刻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有的采用多声部合声,高低音交织如溪流汇入江海,在悠扬旋律里铺展“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向往,让听众仿佛能触摸到父辈奋斗的温度;有的在旋律间隙融入倾情朗诵,清澈嗓音里满是对“父辈以青春赴理想”的敬意,字句间与歌曲意境共振,台下不少观众眼中泛起泪光;有的则创新加入手语表演,指尖起落间比划出“守护”“传承”“热爱”的模样。 当《如愿》的旋律第三次在赛场回荡,它早已不只是一首“热门歌曲”,更成了连接两代人的情感桥梁——让父辈的牺牲与期盼被听见,让青年的责任与热爱被看见,也让“如愿”二字,从歌词里的愿景,变成了在场每个人心中共同的信仰与追求。 同时,《错位时空》以“跨越百年与先辈对话”的独特视角,让青年学子在旋律中感悟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有我》则以“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传递的时代强音形成共鸣;《明天会更好》《光亮》《初光》等曲目则以充满希望的歌声,表达了青苏学子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各参赛队伍在编排上巧用心思,合声、朗诵、手语、小提琴伴奏等多元形式的融入,让红歌焕发出全新的艺术魅力。 同学们用歌声唱响红歌,在激昂的旋律中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他们用歌声传承经典,在深情的吟唱里将复兴强国的梦想厚植心中。这不仅仅是一场红歌比赛,更是一次红色精神的传递之旅,是青苏学子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深情祝愿。 当比赛的大幕缓缓拉开,同学们那嘹亮的歌声便如同破晓的晨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奏响。那歌声,有的激昂高亢,仿佛带着人们穿越回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英勇的战士们冲锋陷阵,无畏牺牲;有的婉转悠扬,宛如潺潺的溪流,诉说着革命岁月中的感人故事和伟大情怀。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同学们对先辈的缅怀,每一句歌词都传递着当代青年肩负使命的决心。 合唱《红旗颂》 评委点评:旋律忆征程 青春显担当 “每一个班级都用嘹亮的歌声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每一位同学都在旋律中传递着青春的担当,这样全员投入的氛围,本身就是对‘爱国主义’最好的践行,也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评委代表姚静老师点评,从整体表现来看,此次比赛亮点纷呈,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很多班级学生指挥的出色发挥;在歌唱专业表现上,不同专业的班级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与潜力;从情感表达来看,同学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演唱,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从参与度看,同学们勇于参与、敢于展示的精神,已经超越了比赛本身的成绩,值得所有人点赞。 “红歌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让大家在歌声中重温了祖国的光辉历程,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姚老师希望全体同学都能以此次红歌比赛为契机,将这份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的动力,在未来的道路上,既做技能过硬的“工匠”,更做热爱祖国的“追梦人”,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比赛评委团从精神面貌、服装仪态、上下场、指挥员、演出效果及完整度完整度、声音及节奏整齐规范、歌唱情绪及艺术感染力等方面给予综合评定,现场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 青苏师生:以红色文化铸魂 用青春行动践志 红歌赛落幕之后,青苏职中多位师生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对活动的感悟与思考,让这场红色盛宴的意义得以进一步延伸,也展现出学校以红色文化育人的深度与温度。 ·让红色旋律转化为青春行动 “红歌是镌刻时代记忆的旋律,更是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火种。”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晓娟对学校青豆小记者说,学校举办红歌赛,核心目标并非单纯的艺术展演,而是通过“沉浸式红色文化活动”搭建桥梁 ——让学生在悠扬或激昂的歌声中,不再是遥远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能真切“触摸历史温度”,深刻 “感悟初心使命”。 在她看来,红歌赛的真正成效,体现在学生思想与行动的转化上:从聆听歌词中萌发“拳拳爱国情”,从感受旋律中树立“铮铮强国志”,最终将这份情感与志向,落实到日常“勤学专业技能”的点滴努力中,转化为“矢志报效祖国” 的具体行动,这正是职业教育中“立德”与“树人”的深度融合。 ·用情感共鸣让红色基因入心 作为一线班主任,青苏职中2024级数字媒体3班雷丹老师聚焦于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尤其提到了班级选择《如愿》的深层考量。“在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选择《如愿》,正是想让‘胜利’与‘如愿’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她详细解读道,80 年前先辈们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家国安宁”是他们的夙愿;如今学生传唱《如愿》,既是对先辈牺牲的告慰,也是对当下盛世的珍视——这种时空对话,让宏大的历史纪念变得“有温度、可触摸”,更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谈及学生的成长,雷丹老师满是欣慰:从最初排练时对歌词情感的懵懂,到主动查阅歌曲背后的时代故事,学生们完成了从“被动学唱”到“主动理解”的转变;而决赛舞台上,孩子们眼神里的坚定与共情,更让她真切感受到“红色精神在代际间的自然传递”。对班级而言,此次参赛收获了远超名次的“凝聚力”;对她自身的教育工作而言,也更新了红色教育的思路——唯有选择“贴近学生情感的载体”,才能让红色基因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以艺术育人为基,创新德育培育时代新人 青苏职中副校长唐勇则从学校办学与德育建设的高度,总结了红歌赛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方向。他表示,此次红歌赛决赛不仅展现了青苏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探索出“艺术育人”与“红色教育”结合的有效路径——以歌声为媒介、以舞台为平台,让红色基因自然融入校园血脉,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对于未来,唐勇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德育规划:将继续“创新活动德育形式”,推进五育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在职业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李林 通讯员 王文琼 高宇桐) |
责任编辑:范雨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