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估到教学调整,天府特校携手特教同仁共探融合教育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22来源:四川天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黄小林浏览量:2709

为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习困难儿童获得更精准、有效的支持,2025年9月20日,以《从评估到教学调整》为主题的学习困难儿童有温度的融合教育实践工作坊活动在湖畔路中学开展。本次活动汇聚儿童康复治疗师、中小学教师、幼儿园园长及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围绕学习困难问题破解、融合教育实践经验分享及工作室发展规划展开深度研讨,为区域融合教育发展注入新思路。

1.jpg

厘清核心问题,夯实融合教育认知基础

工作坊开篇即聚焦“学习困难”核心议题,系统梳理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的关键区别——学习困难多为暂时、情境性问题,儿童智力通常正常,而学习障碍具有神经心理学基础,需长期专业支持。同时,明确学习困难的主要类型,涵盖注意力与执行功能不足、语文阅读困难、数学困难、书写困难及情绪行为问题等,深入剖析其对儿童课堂表现、自信心建立、情绪状态及家庭、师生关系的影响,为后续支持策略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

在学习困难评估环节,工作室强调“精准定位、发掘潜能”的评估目标,提出从认知与执行功能、视觉动作与精细动作、感觉处理与注意力调节、学业及日常生活表现四大维度开展评估,并通过标准化测验、临床观察、作业样本分析等多元方法整合信息,确保全面掌握儿童学习状态,为个性化支持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汇聚多方智慧,分享融合教育实践经验

本次工作坊打破身份壁垒,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各参与主体结合实践经验分享真知灼见。儿童康复治疗师提出,需强化家庭、学校、医院“三方联动”,构建紧密协作的支持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学员分享自己理念转变,认为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支持应融入日常教学,而非额外负担;读写困难儿童家长现身说法,证实工作室蔡老师所授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成效;中学教师则聚焦“学生获得感”,提出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部分教师结合教学案例,建议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关注学生学习困难,以“接纳差异”为前提,通过任务分解、个性化支持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另有教师强调方法落地的重要性,以“游戏化学习”为例,指出趣味形式能有效激发儿童内在学习动机。

工作室主持人对各方观点进行总结,提出“多层次支持、挖掘潜能、动态评估调整”的融合教育核心思路,为实践提供方向指引。

总结成果规划未来,明确研究陈果推进路径

会上,工作室系统梳理阶段成果:始终秉持“拥抱差异,欣赏不同”的理念,已成功开发认知行为、脑科学与教育科学解密儿童情绪行为支持策略、家校沟通艺术等3套核心课程。其中,家校沟通课程以行动研究为核心方法,经多轮实践复盘持续完善,目前进入实践运用阶段,计划分三年逐步推广。

围绕本学期工作计划,工作室明确三大重点方向:一是固定活动时间(初步定为每周五晚),每月聚焦一个专题,以行动研究形式开发在校融合困难学生的教康融合支持策略课程;二是开展书籍共读活动,以音频、PPT与推文形式分享工作室推荐书籍核心内容,深化理论学习;三是策划系列特色活动,包括以“AI的助力正向行为塑造”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杨园长分享家校沟通课程实践情况、探讨与社区合作事宜等,推动融合教育从校园走向社区。

此外,工作室还明确多项待办任务,包括杨园长介绍家校沟通课程推广现状、部分成员拟定课程案例分享计划、开展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学核心内容PPT讲解、组织读书分享活动等,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此次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各方搭建了融合教育经验交流的桥梁,更明确了工作室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天府新区沈淑容名师工作室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整合多方资源,推动融合教育理念落地、实践创新,为更多学习困难儿童营造包容、支持的成长环境,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黄小林)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