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实小教师锤炼童声教法,夯实专业功底
发布时间:2025-08-28来源: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校 作者:张红浏览量:2812
2025年8月13日,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校教师徐铭作为温江区“知音乐客”付莹莹名师工作室成员,赶赴江苏省南通市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童声里的中国”少儿合唱展演交流培训。 于首日学习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娅伦·格日勒借助结构思维,构建起音乐叙事的美学根基。 南京大学教授吕晓一通过科学解析指挥图式,实现了技术突破。他以《蓝色多瑙河》为例,详细剖析了三拍子指挥的技术要点。他指出:“二拍和四拍清晰,而三拍较为复杂,这是指挥技术中的普遍盲点。” 河南大学教授陈家海“三境”指挥理论体系被参会者视为哲学升华。他以《国歌》指挥设计课,构建起“语境·意境·情境”三维美学框架。 刁志君老师带领的广州小海燕合唱团,以独特的“曲目战略”融合全球视野与本土创作。合唱团系统化破解“撞歌困局”,其策略包括: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及小语种作品拓展文化边界,通过持续委约首唱推动原创生态,显著提升新作比例。 苏州吴韵少年艺术团合唱团在王泊人、叶译两位指挥的指导下挑战技术极限,令童声潜能释放出无限张力。合唱团呈现了童声High降E的“标准化生产”实现路径。孩子们对指挥“音色不能变!”的指令的快速响应,是瞬时纠错机制的充分体现,这为低龄团队的专业化训练树立了标杆。在作品演唱部分,则展示了“技术为骨,音乐处理为魂”,技术训练与音乐处理并重的辩证关系。同时叶译老师就“如何保持音色统一”现场进行了示范练习。 北京爱乐合唱团在杨力教授的引领下,完成了历经时光淬炼的艺术传承,将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学》的经典理论转化为鲜活的传承典范。培训次日,杨力教授携合唱团的孩子们,以三小时示范了从气息基础到声音塑造的完整合唱训练流程。他指出:“合唱如同农民耕种,需一锹一镐地深耕、一点一滴地浇灌,急功近利不可取。”从构建呼吸动力学根基,到四十年如一日践行“合唱是农业,拒绝工业化速成”的理念,无不彰显体系化训练与时间沉淀对艺术高度的关键作用,深刻体现了学术与实践的深度交融。 8月14-15日,南通大剧院的两场音乐会,座无虚席,七支顶尖团队轮番登台,以风格鲜明的声景特征,共同绘制了一幅当代中国童声合唱的“音乐地图”。 本次活动,大师们通过面对面开展实操教学,从基础的成员建制到作品解析、指挥训练,均采取“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最直接的方式使合唱训练过程具象可感。 未来,光华实小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共同构筑一个充满歌声、笑声和掌声的童年世界,让艺术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属于光华学子的生命之花。 相信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光华实小的艺术教育必将迈向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张红) |
责任编辑:杨紫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