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玉林小学学子创新体验“川剧变脸”
发布时间:2025-07-02来源:成都市玉林小学 作者:赖波浏览量:2202
6月23日下午,成都市玉林小学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课程《川剧变脸·川剧非遗的舞台绝活》。课程采用“非遗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由AI数字人教师与真人教师协同授课,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创新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 “非遗双师公益课堂”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专业支持,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张思远同学基于“AI+教育”融合理念打造,课程研发过程中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模型、RAG知识库等先进技术,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方式讲好中华非遗故事,提升少年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课程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不仅被精彩的变脸片段深深吸引,更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川剧脸谱的文化含义与历史起源,有的同学写道:“最喜欢变脸的过程,很有趣”“数字人老师讲得清楚又有趣”“原来川剧脸谱的颜色反映角色性格”。此外,还有学生提出了关于“川剧变脸的主要表演场所”“川剧和京剧的主要区别”等问题,表现出极强的参与度和文化兴趣。老师们对这一课堂形式表示高度认可,认为“非遗双师公益课堂”通过AI与真人教学优势互补,既保障了专业深度,也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升级。 学校积极推进“校家社”联动,此次“非遗双师公益课堂”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完成的一次实践活动。课堂不仅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新,更展现了学校推动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创造力。此次校家社活动旨在通过非遗双师课堂,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与探索意识。(赖波) |
责任编辑: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