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墙壁变身“智慧导游”!东城根街小学学子用代码和创意点亮校园文化
发布时间:2025-05-28来源: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何兰浏览量:1977
信息科技×美术×语文×数学——多学科融合,让冷冰冰的墙面变身“智慧导游”!一场由孩子们发起的校园革新,正在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悄然上演。 缘起:从问题到项目 当小小讲解员们站在校园文化墙前重复第11次讲解时,一个问题在小小讲解员心中萌芽:“为什么我们要一遍遍重复讲解同一个景点,能不能让校园文化墙自己说话?” 通过问题分析,孩子们提出用科技解决重复劳动——构建《东小智慧导览系统》,老师们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高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发现这一项目不仅可行,还能串联多学科知识,于是构建《东小智慧导览系统》项目学习小组应运而生。 实践:三个学习小组的“技术攻坚” 系统界面设计组:从手绘到数字绘画的跨越 从纸质草图到电子版,孩子们直面“手残”暴击:线条歪斜、配色翻车、比例不协调……最终,他们选择“抱团作战”——你负责构图,他负责配色、我专攻电脑操作,在一次次迭代中,抽象思维与协作能力悄然生长。 二维码制作组:当小学生变身“全能制片人” 从初稿反复打磨到定稿,从背稿拍摄到剪辑配音,从工具检索到测试与打印二维码,每个环节都藏着惊喜与挑战。 例如,在配音环节,孩子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到需要配音,但在拍摄视频后发现了明显的杂音问题。经过实地观察和讨论,学习小组开启头脑风暴,他们尝试选择一个安静的时间段进行录制,但由于操场活动频繁,无法进行。最终,孩子们通过尝试不同的录音解决方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杂音问题。 当看到最终作品时,孩子们眼里闪着光。或许从专业角度看还不够完美,但稚嫩的作品里,藏着解决问题的韧性与创意,而信息与数字素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程序编写组:Scratch连接真实世界 代码报错→调试→再报错→再调试……一天迭代四次的程序,是孩子们与Bug的“相爱相杀”。当导览系统终于流畅运行时,这群小小程序员的欢呼声,成了校园最美的背景音。 成果一:“会说话”的二维码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小小解说员们”对C区校园文化的讲解视频,后续会陆续推出AB区的讲解视频。 成果二:图形化编程软件制作的《东小c区智慧导览系统》 这个系统将存放在学校公用电脑上,三个校区所有的师生都可以了解和体验C区的校园文化。 最好的课堂,就藏在学生发现的问题里。当课堂遇见真实问题,当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当知识从“割裂学科”走向“融合应用”,学习便真正回归了生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赖波 通讯员 何兰) |
责任编辑: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