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N种劳动体验,金沙小学学子用铁锹“翻出”土地里的成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5-27来源:成都市金沙小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张付英 戴心怡 何茜浏览量:2784
五月,阳光温柔,草木葱茏,正是播种希望、挥洒汗水的时节。在这个承载感恩与成长的月份里,成都市金沙小学四个校区的孩子们同步开启了劳动月的特别旅程,共同谱写成了一曲“大校匠心·小家耕趣”的劳动协奏曲。 A区:知劳——农耕观念浸润 劳动的故事,从一把铁锹开始。“知劳——农耕观念浸润”劳动课程以农耕项目为核心,依托金沙农场与春耕教室开展丰富活动。同学们在“春耕教室”里了解传统农具演变,聆听农耕文化的智慧传承;在“秋收教室”里触摸“汗滴禾下土”的深意。而在金沙农场里,同学们则亲身投入农作物种植,从翻土播种再到收获累累硕果,体验农耕的辛勤与收获的喜悦。通过实践与学习,让农耕观念深入内心,培养劳动精神,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传承勤劳质朴的农耕美德,开启一场别样的劳动教育之旅。 B区:行劳——劳动实践深耕 为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金沙小学B区举办了以“巧手展风采,劳动润童心”为主题的劳动技能比赛。 “翻飞、叠理”,凌乱的校服在低段小选手们利落的动作下变得方正整齐;“穿引、缝制”,五颜六色的棉布和细线在中段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精致的香囊;“交织、缠绕”,一根根彩绳在高段孩子们的指尖起舞,最终编成象征祥瑞的中国结。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创造的快乐。 C区:匠劳——劳动技艺传承 非遗扎染劳动实践活动,则带领孩子们走进指尖上的传统艺术。实践环节中,孩子们用皮筋、夹子将素白棉布扎出百变造型,在浸染时屏息观察靛蓝逐渐晕染的神奇过程。拆开捆扎时,放射纹、水波纹相继绽放,每件作品都藏着独一无二的惊喜。这节劳动手工课不仅让传统技艺在童心中生根发芽,更让孩子们在捆扎浸染中领悟到:原来最美的图案诞生于自己勤劳的双手! D区:合劳——劳动协同拓展 D校区开展的“合劳·劳动协同拓展”主题实践活动,构建了家庭、校园、社会三方联动的劳动教育网络。劳动协同拓展活动分为“家庭劳动契约”与“社区微公益”两部分: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收纳整理、时令烹饪等任务,在生活课堂中培养责任感;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助老送暖、公共设施维护等志愿行动,在真实社会中体悟奉献价值。通过家校社协同评价机制,让劳动教育从家庭自理力、校园服务力延伸到社会责任力,编织贯通生活、学习与社会的成长经纬。 从田野到教室,从手工到志愿,从家庭到社会,在这场以“知劳·行劳·匠劳·合劳”为主线的行动中,金沙小学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在劳动中学会珍惜、感恩、创造和坚持,感受到了“劳动最光荣”的真谛。(赖波 通讯员 张付英 戴心怡 何茜) |
责任编辑:杨庆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