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结硕果,融合育人谱新篇 成华融合教育小专题研究再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05-24来源: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孙林馨浏览量:2484

近日,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揭晓第十二届教研组小专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特殊教育领域中的11 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2 项和三等奖 5 项,集中展现了区域特教科研的深度与活力。

图12.jpg

一等奖:领航探索,创新实践

获奖小专题:融合教育背景下促进孤独症儿童课堂适应的“2334”策略研究

获奖单位: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获奖人:何丹 覃佳利 鞠欣 梁雅茹 任明清

图片2.jpg

小专题聚焦目前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课堂适应的水平和特点,围绕一个核心“课堂适应”,构建“两种环境”即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聚焦“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形成差异性教学、ABC行为分析、社交故事创设的“三大策略”;并且围绕影响孤独症儿童课堂适应提高的外部因素,建立了“四方主体”的支持形式。

小专题聚焦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课堂适应水平与特点,以 “课堂适应” 为核心,构建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协同的双重支持场景,贯穿课前- 课中- 课后的全流程三阶段管理体系,形成差异化教学策略、ABC 行为分析模型、社交故事干预法的“三大策略”;同时,基于外部支持系统理论,构建学校 - 教师 - 家长 - 社区四方协同支持形式,形成 “核心引领、环境浸润、阶段递进、策略精准、多方协同”的孤独症儿童课堂适应的“2334”策略

获奖小专题:矫正重度培智学生问题行为的“四阶三步”策略研究

获奖单位: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获奖人:李晓晟、杨静

图片3.jpg

针对重度培智学生的问题行为,构建了“四阶三步”的干预模式。通过行为功能分析定位根源,绘制动机架构图精准施策,采用差异化干预策略,显著减少了攻击、自伤等行为,提升了师生和家长的应对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社会融合。

获奖小专题:融合教育管理模式下情绪行为调节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获奖单位: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

获奖人:王文莹、陈鑫琳

图片4.jpg

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在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融合教育工作坊的指导与帮助下,聚焦随班就读儿童突出的情绪问题,通过融合教育管理全方位整合资源,创设基于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支持性环境,构建“情绪行为观察-调节模式”,探索情绪行为调节策略。通过对情绪行为的管理,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获奖小专题:提升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心理韧性的个案研究

获奖单位:成都市海滨小学校

获奖人:钟艾家 孙玲 李艳 李婷婷

图片5.jpg

成都市海滨小学聚焦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心理韧性发展,以个案研究构建“课程干预-绘画疗愈-家校协同”支持体系。通过开设心理韧性主题课程重构积极认知,运用曼陀罗绘画技术疏导情绪,联动助学伙伴优化校园支持网络,开展家长沙龙转变教养思维,从而有效提升了该听障学生的心理韧性。

二等奖:多元视角,深化教育内涵

获奖小专题:融合教育视域下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获奖单位:成华小学

获奖人:袁新欣 赵春梅 李宛 刘思敏 张惠

图片6.jpg

成华小学融合教育教研组聚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深耕真实教学情境,围绕随班就读学生语文教学难点,系统建构"5大策略-15维度-典型案例"实践框架,形成了可推广的融合教学范式,切实突破融合教育课堂中的教学实施难题。

获奖小专题: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发展策略研究

获奖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获奖人: 何亚新 向太宗 徐虹 尹颢月 蒋苛辛

图片7.jpg

在成华区教育局与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悉心指导下,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将目光精准投向儿童主动口语沟通发展。通过文献研究与行动研究双管齐下,从资源室训练、同伴支撑、家校协作多维度干预,既深化多方认知,又孕育优质课例,为孤独症儿童语言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三等奖:细致耕耘,夯实教育基础

获奖小专题:家校协同下培智学生公交车出行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获奖单位: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获奖人:俞文静 白莹洁 陈兰 费腾

图片8.jpg

小专题聚焦培智高段学生公交出行难题,在家校协同理念下,通过问卷调查摸清现状,开发“城市公交·快乐出行”校本课程。运用“关注差异、家校一体、立足生活”策略,提升学生出行技能与文明素养,助力培智学生融入社会。

获奖小专题: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精细化动作训练个案研究

获奖单位:成都市树德小学

获奖人:于尧、夏友奎、赵宇辉

图片9.jpg

成都市树德小学在李秀教授指导下,以精细化动作训练为切入点,挖掘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需求,建立发育迟缓儿童精细化动作干预方案,促进其各方面能力发育。从能力评估、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三方面,全面还原和记录发育迟缓儿童精细化训练的过程,为后续特殊学生在学校资源教室可进行的干预提供参考。

获奖小专题:融合教育视野下提升孤独症儿童校园参与感的“四个一”策略研究

获奖单位:成都双语实验学校

获奖人:李颖、付华兵、刘鑫、田剑

图片10.jpg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融合教育课题组开展“提升孤独症儿童校园参与感的‘四个一’策略研究”。针对孤独症儿童参与感不足等问题,通过守护成长袋、珍惜好朋友、喜爱趣活动、记住小约定,助力他们在校园环境中收获更多成长与归属。

获奖小专题:《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对特殊学生个性化教育策略研究》

获奖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获奖人: 石卓越、张禹、何奇、贾仲贵、赵源鑫

图片11.jpg

本论文聚焦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策略研究,旨在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特殊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全面发展。研究过程中得益于学校平台与资源支持,也离不开体育组的团队协作。未来教研组将继续深入实践,优化教学策略,推动融合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

获奖小专题:提升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获奖单位:成都市双水小学校

获奖人:蒲琳 尹华琼 曾欢 陈佳帆 刘世骄

培养和锻炼随班就读学生的适应性是落实随读工作的前提,锻炼随读学生与班级其他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帮助他们适应环境的重要条件。老师们基于真实学情,创设班级融合环境,奠基良好人际氛围;建立班级制度,加深人际理解;开发教学体系与活动策略,例如:构建班级融合班会课体系和开展项目式教育活动来助力学生解决人际沟通问题,锻炼人际沟通交际能力;引入竞争模式,发现学生闪光点,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结合社会、社区、家长支持,通过活动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锻炼,以达到增强随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让普、特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共同成长。

成华特教的研究者们用行动证明:教育科研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推演,而是扎根课堂、温暖生命的实践探索。期待更多教育同仁以此次成果为起点,在特殊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每一个“不同”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共同书写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孙林馨)

责任编辑:赖羽纶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