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小学上演AI课例秀,探索课堂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23来源:成都市清波小学校 作者:江蕾 通讯员 蒋慧浏览量:3230
在AI赋能教育改革的新时代,成都市清波小学校全体教师坚持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5月12日至5月16日,本学期第二轮教学研究日活动以专题汇报和课例呈现的方式,通过运用AI情境构建、AI任务驱动、游戏化学习、多模态观察等,持续探索新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效。 专题分享 数学组教师代表潘宜静老师以《深耕课堂管理 点燃学习热情》为主题,从“数学教学的困惑和魅力、数学课堂的技巧和诀窍、学科教学的重要桥梁”三个方面,为全校教师作交流分享。 课例研究 董老师创设“向听故事APP投稿”的情境,激发同学们学习故事的兴趣;引导同学们在回顾课文和梳理结构中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为后续的精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有趣的数字人发布的学习任务的推动下,同学们自主学习,朗读文段,勾画批注,品析关键词句,感受“变身后的神奇经历”,充分体验到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想象的神奇;在创编环节,同学们参与积极,将想象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勇敢的表达,提高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杨老师采用AI情境还原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场域,通过数字人技术将韩非子具象化为课堂引导者,实现历史人物与当代课堂的时空对话;通过小组合作讲故事、小组展演故事等方式,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关注作者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透过文章去梳理作者的思维过程,借助AI还原了韩非子创作《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的目的,同学们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洞见“劝谏君王施行法治”的核心诉求,培养历史语境下的批判性思维;联接生活,在生动的生活案例分析与表达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郎老师创设情境,抓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通过报数游戏与填数游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游戏规则,确定观察位置,在“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与说一说”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填法的多样化;在挑战升级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猜测验证”,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强化检查环节,要求学生在填数游戏后检查是否有重复的数字,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借助AI观看“数独”视频,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九宫格是我国古代经典的数学益智游戏,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了解数学历史,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吴老师充分应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规范实验要求和流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记录并描述蚕吐丝结茧、蛹化的过程;通过“实物观察+动态视频”的多模态教学,生动呈现蚕的结茧过程和蚕蛹的变化过程;观察环节层层递进,从蚕吐丝结茧到观察活体蚕茧,再到解剖蚕茧认识蛹,强化学生对蚕不同时期的差异认知;借助AI播放“蝴蝶蛹”的视频,在实物观察与视频对比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昆虫变态发育的共性认知。 活动后,各学科备课组就如何深化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将优质课堂转化为可持续迭代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智慧课例开展持续深入探讨。 谭小明校长肯定了备课组团队对AI赋能教学的持续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鼓励老师们继续以情境化设计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借助AI技术构建真实的学习任务场景,让学生在趣味化、沉浸式的体验中主动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增进核心素养。建议老师们在现有场景基础上,深入探索AI在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作业批阅等方面的深度应用,让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待全体教师继续深化“技术为学”的理念,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孕育更多的教育新生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拔节、生命成长的沃土,共同书写清波小学校“智慧育人”的新篇章。(江蕾 通讯员 蒋慧)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