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开展2025年秋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转学)评估安置工作
发布时间:2025-04-18来源: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孙林馨 通讯员 梁雅茹 陈欣媛 费腾浏览量:2713
为深入贯彻相关重要文件精神,依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学评估和安置工作的通知》,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积极携手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有条不紊地开展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转学)评估安置工作。 全面摸排,精准筹备 2025年2月,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联合成华区残联、各街道、成华区所有小学,开启了全面且细致的筹备工作,对全区范围内的适龄残疾儿童进行了地毯式的数据摸排,确保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都能被精准纳入评估体系。与此同时,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参照相关政策文件,紧密结合成华区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详尽且极具实操性的评估安置工作实施方案,为后续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部门联动,协同发力 评估安置工作之前,成华区教育、卫健、残联和民政等多部门核心成员共同出席联席会议。会上,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刘小龙详细介绍了参与评估的适龄残疾儿童整体状况,包括残疾类型、程度等关键信息。随后,对各部门在评估工作中的职责进行了细致分解与明确,进一步规范了从信息收集、现场评估到结果判定的全流程,全力保障评估过程科学、公正、专业,为后续教育安置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培训,强化支撑 此次评估安置工作让来自教育、医疗、心理等多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他们从各自专业视角出发,结合丰富的案例,为参与此次评估的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知识盛宴。培训内容覆盖“精细动作和言语沟通”“感官知觉和粗大动作”“学科能力和生活自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助力教师深化对残疾儿童能力评估的理解,为评估安置工作的高质量推进筑牢理论根基。 科学评估,因材施教 4月9日,开展小升初入(转)学评估安置现场会,参与此次评估的专家组成员有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周文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冉隆容、成华区残联康复科科长王洪森和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刘小龙等。4月15日,开展小一入(转)学评估安置现场会,参加的专家组成员有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主任医师章岚、成都大学教师莫春梅、成华区残联康复科科长王洪森和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刘小龙等。 评估现场,医生们凭借专业医学知识,精准地评估孩子们的运动能力;高校老师运用丰富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科学评估孩子学习能力;残联、教育局工作人员则依据熟悉的政策,为后续教育安置出谋划策,各领域专家分工明确、默契配合。 评估内容全面涵盖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科能力评估区,老师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了解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感官知觉评估中,借助各类小道具测试孩子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评估环节,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跑跑跳跳、动手完成小任务,专家们在旁仔细观察、记录;语言沟通评估时,老师们耐心引导孩子说话、交流,判断其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生活自理和问题行为评估,则通过询问家长和孩子在家生活的情况,综合判断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与行为习惯。 此次评估工作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力求做到精准的全覆盖,对于因身体原因无法亲临现场参与评估的适龄儿童,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将在后续及时安排上门评估服务,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且专业的评估机会。 在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认真履行职责,评估专家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每一个参与评估的孩子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评估。依据相关条例,专家们综合考量学生现场评估情况、家长意愿以及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为孩子提供科学、适宜的安置建议,力求让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助力他们顺利走进校园,融入集体生活,开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孙林馨 通讯员 梁雅茹 陈欣媛 费腾) |
责任编辑:杨紫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