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小学教师赴京共探十二年一体化戏剧课程建设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03来源:四川天府新区永兴小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缪莉娟浏览量:2732
2024年3月27日-28日,四川天府新区永兴小学戏剧教师缪莉娟赴北京参加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指导、北京市学校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以美培元 戏剧育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十二年一体化戏剧课程建设现场会”。这场汇聚全国教育界、戏剧界专家的盛会,为永兴小学深化戏剧教育与学科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缪莉娟老师与北京市学校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合影留念 专家领航:戏剧教育何以浸润生命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万丽君提出“戏剧是生命教育的载体”。中央戏剧学院周艳教授强调“高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的跨界融合理念。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指出,戏剧教育能“唤醒创造天性”。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陈国荣则以“大概念统整、多维度贯通”为框架,系统阐释了学校“全息浸润·多元生长”的一体化戏剧课程设计逻辑。而海淀区教委崔腾军老师则分享了区域戏剧教育联盟“一校一策”实践路径。这些前沿观点为永兴小学探索“戏剧+学科”模式注入新思考。 课堂革命:当学科遇见戏剧 活动现场展示的五节创新课堂令永兴小学教师深受启发。 语文+读者剧场 英语+故事戏剧 心理+戏剧疗愈 道德与法治+论坛剧场 舞蹈+肢体剧场 这些课堂印证了“戏剧不是学科的点缀,而是学习的催化剂”,当知识遇见角色,当文本碰撞情境,教育便真正抵达了“具身认知”的境界。 观摩大中小幼戏剧专场展演 3月27日下午,“戏剧的邀约——大中小幼戏剧专场展演”成为会议最动人的注脚。 首都戏剧文化艺术之旅及戏剧教学工坊 3月28日,育新学校基于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馆校合作的多样形式及实践成果,从知悉(悉)、学习(习)、游戏(嬉)、戏剧(戏)等角度,分别策划开展戏剧主题活动,推广有效的实践案例,提升戏剧在多学科运用中的价值。 参观北京人艺博物馆 话剧《武则天》全景模型 缪莉娟老师和育新学校的孩子们在北京人艺博物馆 参加叶逊谦老师的戏剧教学工坊 缪莉娟老师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喜马拉雅戏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叶逊谦老师合影 永兴行动: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舞台 永兴小学缪莉娟老师全程参与圆桌论坛、教学工坊及天桥艺术中心馆校协同实践,深度学习了“全息浸润·多元生长”的课程设计逻辑。 结合学校实际,永兴小学未来将从三方面推进戏剧教育创新:1.构建“基础+拓展”校本化课程体系;2.成立“戏剧+”跨学科项目组;3.创新“生长型”素养评价机制。 教育者说:戏剧是看得见的成长 “两天沉浸式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戏剧教育的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生命体验。”缪莉娟老师分享感悟时谈到,“永兴小学将践行‘为了儿童自然生长’的价值追求,从生活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让孩子在戏剧课堂的自由演绎中焕发生命光彩,在角色创造中扎根文化土壤。” 此次北京之行,为永兴小学戏剧教育打开了一扇面向未来的窗口。永兴小学将继续深化“以美培元”的教育实践,让戏剧成为滋养儿童生命成长的沃土。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在角色中发现自己,在情境中理解世界,在创造中走向丰盈。让教育有戏,让成长有光!(黄小林 通讯员 缪莉娟) |
责任编辑:郭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