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 以劳赋能 洪安小学低段数学组开展主题课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4来源: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小学 作者:李林 通讯员 王方浏览量:3950

数学学习既有知识性学习又有劳动性学习的特点,劳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小学低段是启蒙劳动意识、学习日常生活自理、养成劳动习惯、感知劳动乐趣的关键时期。关于如何运用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培养低段学生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小学低段数学组教师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课例研究。

4月,魏晓凤老师执教二年级一班“测量”主题实践活动课《示意图》。魏老师通过回顾测量长度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换算,让学生明白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及在实际测量活动中需要运用“步数”等多种测量方式,解决问题。

紧接着,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分小组来到循乐园,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并完成示意图。

最后,全体学生回到班级,积极交流本次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小组成员想到的解决办法等。整个交流过程,同学们专注倾听,积极提问,将自己真实的活动感受以及对数学课的新认识进行表达。

5月,黄梨娟老师执教三年级一班“测量”主题实践活动课《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黄老师用整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明白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关键是要找长和宽。通过给循乐园“铺薄膜”“搭篱笆”等活动,调动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学生遇到不规则等问题,也积极思考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再计算。通过小组同学交流,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薄膜”要比实际面积大一些才能更好的保护好植物。

最后,低段数学组全体老师在三楼会议室以“测量”为主题展开交流。首先,两位老师分享了在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两位执教老师对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来的智慧感到惊喜,看到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更愿意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提出自己在活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最后,王方老师肯定两位执教老师在劳动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同时,也鼓励大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从被动到主动地转变。王方老师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1、1节课的时间不够,可以再花午自习或者其他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生活劳动的影响;2、活动的组织有序,需要执教老师精心设计与指导,这也就是开展课例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后续还可以不断细化研究过程,提炼测量,梳理成果。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同时,深化数学核心知识。(李林 通讯员 王方)

责任编辑:王颖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