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学习而教 实小西区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7来源: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 作者:赖波 通讯员 胡念浏览量:3811
为了生命的美好,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以下简称:实小西区)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冬天深思“生命•生长”课程下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的新样态,于元宵佳节之日,全校教师齐聚学术厅共享由语文、数学和专科组的十位老师带来的“为学生学习而教”课堂教学新思考。 语文组•于无声处听惊雷 蒲静老师以《诠释生命语文课堂,把握低段课程特点》为主题,阐明了生命化语文课堂应该聚焦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发展力。 高青老师认为“生命•生长”课程与实小西区的办学理念“为了生命的美好”是一致的。“生命•生长”课程的设置应实现“序列性”和“系列性”;重视学生的活动和直接体验;浸润式德育育人;拥有科学的生长评价系统。“所览大者意大,观小者志小。”高青老师的分享也代表着老师们深耕教学,用课程文化滋养学生成长的决心。 郑国才老师认为“生命•生长”课程——为学生的学习而教,需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关爱生命发展原点的生本课堂上,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者们要认识到:“教什么”固然比“怎么教”重要,但“为谁教”显得更重要。愿实小西区的大家在既学且教,又学又教的过程中,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共同奔赴语文教育的新未来。 数学组•“数”业有专攻 雷鸣老师从“生命•生长”课堂“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生命•生长”课堂就是赋予孩子自我生长的能量,课堂应该是孩子们想学、爱学、乐学、能学,并能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信念习惯和方法。课堂要素包括儿童视角、互动、内化、评价。在践行上,雷鸣老师详细分享了“预习(复习)—整理、讨论—系统化—巩固应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从学情出发,使孩子保持好奇心,拥有提问的勇气,用思考拥抱新知识。老师要想办法让孩子对数学拥有美好的学习体验,唤醒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期待。 邓欣雨老师分享了生命与生长的关系、“生命•生长”课程的要素和践行“生命•生长”课程的步骤。生命是生长的前提,生长赋予生命长度和宽度,孩子们的生长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所以老师们坚持五育并举,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专科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体育老师赵涌斌表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生命价值观,教学过程中首先自身要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引导他们重视生命安全,逐渐将生命安全融入到每日的学习和生活中。 音乐老师熊英超希望能在教学中用生命激扬生命,用生命灿烂生命!她认为作为能充分体现生命价值和实现生命意义的美育教育,音乐学科教育应立足学生本位,聚焦成长、聚焦生命,着力培养和提升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学习能力,并不断地激发和唤醒学生无限的生命潜能。 科学老师何怡娴认为“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让孩子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由此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教学中,老师们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在课堂和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希望在尊重孩子生命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 英语老师王倪娜提出了“生命•生长”课程的三点教学策略:第一,重视生命教育,结合学生实际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第二,紧密联系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生命教育,包括依据教材内容与拓展教材内容开展生命教育。第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生命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美术老师刘正豪谈到:“生命•生长”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促进学生掌握和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孩子生长,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愿大家都能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在帮助学生感知周围事物美好的过程中获取生活幸福感。 在十位教师代表精彩的分享后,苗校长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工作的认真、用心、用情。她总结道:“在浩瀚的教育苍穹之下,希望实小西区的教师们并肩携手,依靠团队的力量智慧前行,用热情和爱心点亮属于自己最璀璨的教育理想,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宏大走向细节,从概念走向行动,在行动中细心呵护生命的生长!” 新的一年,实小西区的教师们一起既教且学、既学且教、又学又教,把想得到的教育愿景努力变成看得见的教育风景!(赖波 通讯员 胡念) |
责任编辑:郭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