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恨社会舆论炮轰奥数 数学课“活得”战战兢兢

发布时间:2016-05-30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4537


  一边是学生家长的爱恨交加,一边是教育者的战战兢兢,在这种复杂情绪中生存的数学显然不正常


  当一个学科开始承载着一个孩子的命运时,这门学科必然会被这些负担压得变形

  如果一味降低难度,不仅可能破坏学科本身的逻辑完整性,而且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一次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机会,以及体验克服困难获得幸福感的机会。

  “妈妈,为啥停了我的奥数课?为啥不给我报名比赛?”北京六年级的小姑娘周周(化名)质问妈妈。

  过去的几周,周周一家过得非常纠结。

  周周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管乐,并由此迷上了音乐。学习乐器需要大量时间练习,所以,从小学四年级起,周周的妈妈周女士陆续停掉了她的其他课外班,其中包括奥数。

  周周一家终于迎来了让不少人“掉层皮”的“小升初”。虽然,这几年小升初的改革都在强调免试就近入学,但是,周周周围的很多同学还是在忙着上各种奥数班、参加各种奥数杯赛。“我发现所有好一些的学校看的还都是奥数成绩,孩子综合能力如何无人关注。”周女士说,从女儿上五年级起,她的手机快被各种骗子机构打爆,从几万元保杯赛一等奖,到几十万元保上重点,虽然周周一家并没有被这些信息牵着走,但是却不可避免地被这些信息搅得心烦意乱。

  在很多城市,数学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不少人一边说数学难,太难为孩子,一边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送进培训班学更难的奥数,而一旦上了初中,进行奥数培训的孩子便迅速减少。

  最近几年,社会舆论开始炮轰奥数,各种禁奥的政策随之出台。

  虽然奥数并不等于数学,但是,数学无疑受到了影响,“从现在的各项改革措施看,数学已经‘活得’战战兢兢了。”一位一线的数学老师说。

  一边是学生家长的爱恨交加,一边是教育者的战战兢兢,在这种复杂情绪中生存的数学显然不正常。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当前的数学教育离理想还有多远?数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带着诸多问题,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