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小学与芦葭镇英明小学共同体联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13来源: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 作者:彭鲁湘浏览量:3257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新区区域教育教学联动与发展,2019年11月12日,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与英明小学共同体联合开展以课促研、专家引领活动。 此次活动一共有三节课例,由芳草小学苏苏和唐书婷、英明小学刘海洋执教,芳草及英明团队为了此次活动进行了多次磨课。其中牟守斌、徐红玉、张颖、肖维肖、吕怡丽、英明数学团队等分别对这三位老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全球醍摩豆智慧教育研究院(中国区)刘彬秘书长对三位老师的课例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对苏苏老师的课,刘彬秘书长引入了陶行知先生一句话点评:一课一得的理念是一堂课的目的,一定是要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或学会一种能力;对唐书婷老师的课他提出课堂不仅要关注“长知识”,更要关注“长见识、悟道理”。不仅要关注“视觉”和“听觉”,更要关注“触觉”,不仅要关注“师生”互动,更要关注“生生”互动;对刘海洋老师的课他提出一节好课有三个支点:有效预习、发现更好的问题、形成学习共同体。 接下来,来自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徐猛主任同样对三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评课。徐猛教授不仅对课例进行了点评,还对每堂课给出了深刻的建议。 对于苏苏老师《小田鼠》这一课,徐猛教授提出除了用技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呈现,还要多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加以引导。建议从学生的问题到课堂的问题进一步提炼,用问题让学习进一步回归学科性,充分挖掘童话类文本其想象力、童趣,并蕴涵人生理趣的特点是核心问题。对于唐书婷老师《日历》这一课,提出关注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系列问题牵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形成对学科的深度理解,非常有效。建议进一步关注儿童的思维过程,进一步体现儿童性(经验、体验、思维、发展)。对于刘海洋老师《归一》这一课提出,始终用问题情境牵引学生问题探究,通过问题的变式实现对学科的深度理解与建构,关注儿童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建议加强对核心概念的挖掘和提升,归一问题背后的学科关键理解。 此次展示的课例旨在运用芳草小学已经建置的醍摩豆智慧教室系统,以实战+研讨的形式进一步研究:如何应用教育大数据与AI人工智能,运用醍摩豆之苏格拉底教学行为数据分析系统,挖掘与生成苏格拉底报告、苏格拉底影片等宝贵数据与智能模式影片切片,更高效的、更智慧的进行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最后,成都高新区芦葭镇英明小学李树彬校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活动总结。(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 |
责任编辑:曾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