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时,我们在读什么?”培训在文翁实小举行

发布时间:2019-08-30来源:成都市文翁实验小学 作者:赖波浏览量:2956

2019年8月30日上午,由青羊区教育局主办、青羊区教科院承办、成都市文翁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文翁实小)协办的“读古诗时,我们在读什么?”培训在文翁实小顺利举行。

大会主持人、副校长冷绍元介绍了此次讲座的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张幼龄,现任文翁小学校长。张幼龄校长从教30年,历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荣获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多次担任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国培讲师,系成都市教育局专家库专家。

张幼龄校长从部编版教材课文58首古诗和日积月累中40首古诗谈起,纵向梳理从春秋到明清古诗的诗言志特点——“诗者,志之所之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重点分享了“孤篇冠全唐”《春江花月夜》,从中整理出中华诗词永恒的主题,如宏大的宇宙观、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和对生活的感受。

张幼龄希望老师们在带领孩子读古诗时要向“林黛玉教香菱学古诗”那样,注重诗歌中表达的“情”与“境”。张幼龄还阐述了诗人李白、杜甫和王维分别代表了道、儒、佛的人生态度:李白被誉为谪仙人,在中华大地绘出了一幅文化地图,如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黄山、天台山、峨眉、蜀道、庐山、燕山、黄河、桃花潭等;同时带来了很多故事,如铁杵成针、蚍蜉撼树、妙笔生花、扬眉吐气、仙风道骨等;还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篇名句,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李白的浪漫主义得到了充分表现。

最后,张幼龄表示,古诗是中华文化基因,教师应带领孩子理解诗歌中的情与境,同时不拘泥于一时一处,让孩子自发体会到古诗中的兴发与感动。(成都市文翁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陈冀昕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