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桥学校赴丹巴县梭坡乡小学送教交流
发布时间:2019-05-19来源:二仙桥学校 作者:陈海燕 通讯员 袁海波浏览量:3189
5月15至18日,成都市二仙桥学校一行五位老师赴丹巴县梭坡乡小学进行送教交流工作。 甘孜州丹巴县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因该地嘉绒藏族女孩五官灵秀、身姿绰约、能歌善舞,故誉为“美人谷”,远近闻名。南出县城,沿大渡河顺流而下四公里,东岸高山便是壮美的“千碉之国”梭坡乡所在,这里至下而上曾碉楼林立,仅山脚往上莫洛村一隅便错落耸立了二十余座800到1000年前建立的藏族碉楼(据统计,莫洛村现仅存7座,全乡现存116座藏碉)。 梭坡乡小学校西眺,对岸山上几个村落,有当今唯一的“十三角碉”存世。 雨季来临前夕,进入丹巴县的四条道路均在维修、改建。15日,二仙桥学校一行五人乘车前往梭坡乡小学(现名丹巴县川口寄宿制学校梭坡乡分校)开展党建、送教交流工作,一路并不停留,上午九点出发、下午七点半才赶到驻地。宾主相见,喜出望外。古人会友,可以舟车劳顿数月,看重生命、看重情感,因人文情怀而幸福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翌日八时许,二仙桥学校一行进入梭坡乡小学,受到全校师生热情欢迎。了解到能歌善舞的藏族孩子们课堂和课外活动的需要,二仙桥学校一行向梭坡乡小学赠送了指读笔和户外移动音箱。 听说老师们要到藏族同学的学校送教交流,二仙桥学校三年级四班鄢静老师班上的孩子们纷纷动笔,给远方的同学写下问候与牵挂。鄢老师向藏族同学传达了这一份民族亲情。来自远方的友谊总是产生美好的憧憬。三年级的藏族同学同样向从未谋面的同龄小朋友写下了自己的问候与愿望,且均互相留下了电话号码,未来一周,历史悠久的书信往来便可以迅速转变为现代通讯方式了。 在孩子们互诉衷肠的同时,鄢静老师向每一位同学赠送一件小礼品——由鄢老师的女儿康嫣然姐姐、二仙桥学校校友、一位极具爱心的医生准备的布娃娃。 梭坡乡小学现仅有一到三年级学生共三十余人。在学校录播室兼美术教室,朱洪利老师为这些孩子带来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朱老师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书本的构成结构,并通过“小魔怪要上学”的绘本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读书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改变。 小魔怪是食人魔的孩子,可是他和父母不同,他不吃人,他羡慕人类的小孩子有那么多游戏的方法,有那么多玩耍的快乐。有一天,他捡到了一本书,决定要去上学,“破译”书中的秘密。从小魔怪上学这天起,一切都改变了。当他学会阅读,念着书上的故事时,把食人魔爸爸和妈妈都吸引过来了,最后不但小魔怪每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水果蛋糕,连小魔怪的同学和食人魔爸爸妈妈也全都变成好朋友了呢! 朱老师引导孩子们有表情、有感情地读着、读着,孩子们越来越激动了;怯于表演的孩子们请他们熟悉的老师上台,笑声中陌生感渐渐变为熟悉、亲密。 成华区与丹巴县基层党支部按要求“全域结对”。17日,成都市二仙桥学校与丹巴县川口寄宿制学校梭坡乡分校党支部共建活动在梭坡乡小学录播室开展。二仙桥学校贺泽英、李瑶、鄢静三位党员老师与梭坡乡小学党员、老师做了党支部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交流。 共产党员、成华区学科带头人鄢静老师细致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让人再次深刻感受到,作一个合格老师,心中一定要有大爱,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必须相辅相成;多学习、多思考,了解学生心理,研究管理学生群体的方法、家校共育的方法,帮助每一位孩子心理、身体、学习、习惯诸方面健康成长。 梭坡乡小学地处山坡,学生活动场地有限,但就在这有限的场地里,老师们带领学生制定的大课间锻炼方式涵盖了有趣的跑步、民族舞蹈、广播体操等项目,班科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队列变化巧妙、动作姿势优美,可观性很高。 现在有了大功率移动音箱,更是方便了。 梭坡乡小学规模不大,条件有限,因有住校生,老师们既当教师,又当家长,衣食住行都要操劳,令人敬佩。学校老师之间的醇厚感情、学生的质朴无华、周边家长和社会环境对学校老师的爱戴与信任,令送教交流的老师们深深感动、无比钦羡。同事情、师生情、家校情,那么纯真,那么深厚,也让人反省,人的幸福,来源奉献,而非索取。(二仙桥学校)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