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西小学二年级五班走进杜甫草堂 感悟诗圣情怀

发布时间:2019-03-18来源:成都市胜西小学 作者:赖波浏览量:3145

草堂,是诗圣杜甫留给成都的一份厚礼。当年的诗圣在城西浣花溪旁结庐筑园,吟诗著述,交游酬唱,让这块原本平平无奇的土地,从此被抹上了一层厚重的文化色彩,也让这座曲径通幽的园林,不仅成为了成都的文化地标,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圣地。

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杜甫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还比较模糊,也许杜甫的生平事迹他们还知之甚少。但是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杜甫的名篇妙句,早已埋下了一颗颗诗歌的种子,无论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生动,还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艳丽,“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伤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都如同一把闪光的钥匙,引导着孩子们走向诗歌的殿堂。

3月17日,胜西小学二年级五班的孩子在诗歌的召唤下走进杜甫草堂,寻找他们心目中的诗圣杜甫。

在工部祠,孩子们认真聆听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了杜甫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滞留夔州、飘泊荆湘、病逝舟中的生平履历。

在茅屋故居,孩子们参观了屋内的设施,了解了杜甫贫寒困顿的生活。

在大雅堂,孩子们欣赏了十二尊古代著名诗人塑像和他们的代表作壁画,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一个个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一首首流光溢彩的传世名篇,令人目不暇接。

诗史堂,花径,少陵碑亭,诗歌木刻廊,万佛楼……一个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名都留下了二年级五班孩子的足印。藏在孩子们心中那颗诗歌的种子,将会在草堂的文化滋养下,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成都市胜西小学)

责任编辑:姚静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