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竹子情动孩童心(刁荣普)
发布时间:2025-04-09来源:存古学堂 作者:刁荣普浏览量:3166
从一个个孩童天真独特的口吻和语调中,从他们稚嫩充满生机的创作中,我分明感到一股股强大的心理能量在蓬勃生长。这是自然给予生命向上、向善、向真的力量。 寻一棵“我的”竹。存古学堂【自然力】科考文学营“竹”够好玩——带营员们在雾山认养一棵竹子,并进行测量与长期观察,是一种融合科学探究、情感心灵联结与责任教育的深度实践,开启不同寻常的与自然融合成长路径。 “泼天的清凉,一地的生机。” “清凉,你是我见过最粗壮、最挺拨的竹子。我希望你能如青龙般穿入霄穹,化身为龙去那九天之上,化那神龙之躯。去吧,去那九天之上;长吧,去刺穿那天上云霄。” 以竹为笔,耳语般倾诉;以竹为筏,让梦想远航。不仅对竹而倾诉,而是心中愿望的表达。句句含情,声声有意,从孩子笔下汩汩流动。 “你是幸运的,你被我选中了。但,你不能嘲笑别的竹子,它们也很好。你不要管别的竹子怎样,请做好你自己。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的感觉是最好的。” “我不是随便选你的,你很壮、很高……我一眼都看不到你的头!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我还有很多话想说,这张纸也是你的纤维。我非常想知道你以前过得怎么样?” “小刺竹你好!我是你的新主人小满。你的新名字叫‘林和悦’。这座山上有很多刺竹,但你是唯一被我选中的一棵,我也是唯一一个认养慈竹的人。虽然你又瘦又小,但那不是不好,你的生命会很长,我希望你健康成长!” “见到你,想到你,一定是嫩绿的,清新的;一定是优雅的,高洁的。詹彼淇奥,绿竹猗猗。” “见到你,我的内心滋生出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你的温暖。” “希望你在读这封信时,我们会成为知心朋友。知己知彼,共同守护这美好家园。” …… 孩子给竹写信,不是在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而是要表达特定的情感、情调、情怀以及可以倾心交谈的氛围。此“曲”只应自然生。从笔端流淌出的何尝不是一股股自然的清流喔!情动,心泉叮咚,竹与孩童,人与自然,协奏出一首春之声圆舞曲。 大自然,是最神奇的导师,无声胜有声,无言而多情。“认领”,让孩子与竹子产生紧密链接,让人与物仿佛有了“血肉”相连的情愫,一如《小王子》书中所说:“也许世界上有五千朵和你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同时,与竹互动生成,“竹”够好玩,印证了那句:“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费的时间,让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哇,所以才有: “亲爱的竹子,我仔细给你量了周长和节高。给你取名叫(杨竹),你喜欢吗?” “当别人还在精挑细选时,我一眼看到了你,看到了你的粗壮,还看到了你的特别:全身几乎有一半的白色,就给你取了‘白翼’这个名字。待到测量时,发现你厉害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直径有12.03厘米,节高有23厘米,连周长也有39厘米……我希望你拨节生长、独一无二、越长越高!希望你能永远记住我。” 这些附着孩子个人感受的语言,仿佛心灵气息吹过的印记,是交流沟通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在现场,很感动。观察自然,多和自然接触,亲身体验,真的能写出让人惊艳的文章。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去探索,他们的文字是有力量的。” 成人眼里,终于看见闪闪发光的孩童。 我们深切感受到,在自然里孩童从他独特的感情和视觉观察到的世界,如此可爱,如此多彩,又如此令人向往。 “大邑雾山”的地域标识,与竹子文化意象形成空间叠合,构成孩童地域文化认同的初始框架。 一篇篇创作,完整呈现了儿童认知发展与情感结构的典型特征:在具象与抽象、模仿与创造、个体体验与文化传承的多重张力中,构建起独特的诗意世界。这种创作行为本身即是皮亚杰所谓“同化-顺应”平衡过程的艺术化外显,标志着儿童心理图式的重要发展节点。 在自然的天地里,孩童的视觉,孩童的口吻,孩童的心田,由一支翠竹牵引,那是一生都可依仗的“拐杖”,向上而生,坚韧不拔,茁壮成长。必然走向更广、更远、更美好的未来。日渐蓬勃,日见鲜活…… 作者简介: 刁荣普,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人气校长,中国“阳光教育”创始人,四川省政府督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科协心理咨询专委会副主任,青少年作家专委会首席教育专家,成都市特殊贡献专家,存古学堂荣誉院长。46年深耕一线,是数万家庭信赖的“阳光教育”引路人。仅2024年,为全国校长、班主任、老师、家长、学生培训超2万人。 |
责任编辑: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