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石半丁: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四字词语运用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5-08-12来源: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 作者:石半丁浏览量:3194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以部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及选择性必修为研究对象,探究“四字词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独特运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寻求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同时,我们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四字词语;运用策略 一、引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四中词语,一种独特精炼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而意蕴深厚,精炼经典而意旨丰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四字词语,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促进思维发展,增强审美能力,传承优秀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四字词语运用策略 四字词语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也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并逐渐形成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课前预习,以四字词语作圈画与批注 设置前置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学习时,关注并圈画出四字词语,如课文《滕王阁序》《陈情表》《阿房宫赋》《赤壁赋》《兰亭集序》等,圈画后反复朗读,体会这些词语所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思想;同时用四字词语对所有课文内容的精彩处、拍案叫绝处、赏心悦目的词句、耳目一新的观点等,以自己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加以批注与解读,为课堂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讲析,以四中词语作归纳与概括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让学生精读深思课文句子和文段,并以四子词语归纳概括或解读批注。例如,在《苏武传》课堂教学中,学生用“威逼利诱”生动再现了卫律劝降苏武时得意忘形、志在必得的场景;在《屈原列传》课堂教学中,学生用“诱楚绝齐”高度概括了张仪以连横策略破东方流过合纵策略的历史事件;在《过秦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用“将臣守陈”类似互文修辞高度概括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这一重难点句子的理解。这一方法策略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3.课堂教学,以四字词语作示范与启迪 教师应身先垂范,课堂语言最大限度地用四字短语表达,并以四字短语的形式板书讲解分析的内容,以四中词语进行归纳概括,以四字词语构建课文篇章思维导图,通过教师示范,起到潜移默化和渐染熏陶学的作用。 4.课外阅读,以四字词语作收集与积淀 我们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文学网页,自主收集整理其中的四中词语,集腋成裘,厚积薄发。 三、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四字词语运用策略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四中词语等语言实践,能够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并提升思维品质。 1.以四字词语构建思维导图,让教学内容可视化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课文篇章更加丰富且复杂,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与技能。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课文的单篇教学和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知识零散、难以系统掌握。以四字词语为主要载体的思维导图将课文知识结构化、层次化和可视化,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同时,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如在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通过四字词语思维导图展示贾府的人物关系、空间布局及林黛玉的行踪,清晰把握小说的情节发展与人物塑造;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学生绘制四字词语思维导图,将小说的情节波澜、明线暗线、人物性格裂变等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在教学《祝福》时,学生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情节梗概、人事变迁、主题意蕴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教与学内容可视化;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学生能将跌宕情节、人物形象、深刻主题等以四字词语导出。推而广之,在教学议论文、新闻、报告文学、散文、社科文、科技文、古诗文等篇章时,可引导学生将主题、人物、事件、观点、语言特色等元素,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2.以四字词语训练逻辑思维,让语言实践趣味化 在学生习惯于四字词语解读批注课文内容后,顺势引导学生用现代语法逻辑关系,构建四字词语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学生归纳并列结构的四字短语:忍辱负重、威逼利诱、屈节辱命(《苏武传》),正道直行、呼天号地、志洁行廉、连横破纵、文约辞微、怀瑾握瑜(《屈原列传》),俯首系颈、纵散约败、追亡逐北、因利乘便(《过秦论》),遗世独立、正襟危坐、羽化登仙、天各一方、如泣如诉、不绝如缕、逝者如斯、沧海一粟、杯盘狼藉、横槊赋诗、清风明月、窈窕寻壑(《赤壁赋》)。偏正关系的四字短语:沧海一粟(《赤壁赋》)、涸辙之鲋、金城千里(《过秦论》)。转折关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绝处逢生(《苏武传》)、否极泰来(《孔雀东南飞》)、乐极生悲(《兰亭集序》)。连动结构:南下牧马、弯弓报怨、度长絜大(《伶官传序》))、负而前驱(《伶官传序》)、度长絜大(《过秦论》、格物致知(《大学之道》)。动宾结构:贻笑大方、愚弱百姓 、宰割天下、伏尸百万、鞭笞天下。主谓结构:杯盘狼藉、英雄永垂、冯唐易老、秦楚联姻、满门忠烈、文质彬彬、颜色憔悴等。 四、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四字词语运用策略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以四字词语的形式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或概括、或解读、或批注,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领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较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1.批注诗词赋曲,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批注本质上是一种鉴赏过程和鉴赏成果。在教学古典文学诗词赋曲时,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批注,引导学生对每一联、每一句用四字词语进行批注,深度解读。例如,肃杀萧瑟、黯然神伤、惹恨添仇、登高必赋(《登高》);清新俊逸、茂林修竹、游目骋怀、世殊时异、曲水流觞、清流急湍(《兰亭集序》);锦瑟年华、庄周梦蝶、杜鹃泣血、鲛人泣珠、美玉生烟、此情可待(《锦瑟》);功败垂成、忠贞不渝、忧国忧民、森严壁垒(《蜀相》);遗世独立、正襟危坐、羽化登仙、天各一方、如泣如诉、不绝如缕、逝者如斯、沧海一粟、杯盘狼藉、横槊赋诗、清风明月(《赤壁赋》);衔冤负屈、滥官污吏、怕硬欺软、孤身只影、六月飞霜、千古奇冤、含冤莫白(《窦娥冤》)等。 2.创新写作技巧,呈现独特文风。 我们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多使用四字词语(即成语或四字短语),或模仿《滕王阁序》《赤壁赋》中的“四六句”、对称句等,让读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在议论文过程中使用具有权威性和普遍认可度的四字词,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文章标题或小标题,使用对称式四字词语,使文章显得大气而精炼;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充分使用四字词语,能增强文章语言表现力,提升文章节奏感,增强文章说服力等。中间段落使用四字词语(成语典故等)或“四六句”、对称句,能展现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多背景知识和联想空间。 五、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四字词语运用策略 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背景下,新课改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大量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篇章融入教材。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三种文化,立德树人,培养正确“三观”,培养文化自信, 1.追本溯源,挖掘文化内涵 教材篇目中的四字词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代诗词、文化哲理和民俗风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钟鸣鼎食、投笔从戎、潘江陆海、陈蕃下榻、穷途之哭、谢家宝树、李广难封等(《滕王阁序》)。“六月飞雪”“东海孝妇”讲述了窦娥的冤情之深,“乌鸟私情”“结草衔环”讲述了报恩深情。“穷途之哭”(《滕王阁序》)反映了东晋名士阮籍蔑视司马政权与追求灵魂自由间的痛苦与愤懑。 2.留意生活,探究民俗文化 许多四字词语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例如,钟鸣鼎食、热肠古道、断发文身、神鸦社鼓、入国问俗、化民易俗、六合相应、物殷俗阜、东欧无缺、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庭院深深、穿街走巷宇宙洪荒、鸿蒙未辟等。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约定俗成的四字词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词语反映的民俗活动和文化传统,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达到文化传承之目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四字词语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字词语的运用策略应紧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展开。通过丰富积累途径、强化语境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构建思维导图、逻辑推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体会词语意境美、鼓励创新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探究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识。这些策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四字词语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海洋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
责任编辑:周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