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泉水园区罗燕:蘑菇园
发布时间:2023-11-09来源: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泉水园区 作者:罗燕浏览量:3130
一、故事来源 在生活教育的理念下,我班孩子从小班就开始开展种植课程,从无意识照顾到现在喜欢探究植物,慢慢建立了喜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们选择了生长速度较快的蘑菇来种植,预设了“蘑菇园”主题活动,希望通过“蘑菇诞生记”“蘑菇照顾记”“蘑菇收获记”“蘑菇创意记”激发孩子对植物的进一步探究,提升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感受劳动的快乐,并为幼小衔接身心、生活、社会、学习方面做好准备。 在“蘑菇诞生记”中,侧重于幼小衔接的身心准备,通过猜想、观察、发现,感受到蘑菇成长的生命力,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蘑菇照顾记”“蘑菇收获记中”中侧重于幼小衔接的生活准备,通过照顾蘑菇的活动,建立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通过种植工具的整理,提升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通过照顾后的洗手环节,丰富幼儿手部卫生的经验,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通过收获蘑菇、品尝蘑菇汤等活动感受劳动丰收的喜悦。在“蘑菇创意记”中侧重于幼小衔接的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通过义卖蘑菇,展开了一系列的家园共育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逛菜市,了解生活中大人是怎么卖菜的,菜是怎么摆放的,再比如了解卖菜除了吆喝还可以有哪些宣传的方法,在制作宣传海报和创编蘑菇诗歌中,培养幼儿前书写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实施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小组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孩子热爱集体的情感。 二、蘑菇园的诞生 炎热的夏天退去,转眼秋风萧瑟,可是中一班却热闹非凡,因为班里迎来了一个“新物种”? 是可乐瓶?是玉米?是糖果罐子?是大大的黄瓜?就在小伙伴的各种回答炸开了锅的时候,俊逸小朋友得意洋洋地揭开了谜底——这是蘑菇的菌孢。你怎么知道的?因为我种过。原来暑期里,俊逸小朋友已经成功的在家里培育出了蘑菇。这份满当当的喜悦俊逸小朋友很想和中一班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蘑菇包。 1.认清自家的菌孢宝宝 我们用牛奶箱给菌宝宝安了家,这么多的菌孢宝宝,谁是谁的孩子呢?这简单,做个标记嘛。说干就干,中一班的菌爸菌妈们开始设计头像,写名字。 2.开始养育菌孢宝宝啦! 蘑菇宝宝要怎样才能长出来啊?先从看步骤图开始。 菌爸菌妈们,跟着步骤来试试吧!大家迫不及待的动起手来。步骤看起来简单明了,可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难题1:盖子有松有紧。拧开盖子还真不是个轻松的事儿,不过坚持多试几次就解决了。 难题2:用橡皮筋扎紧瓶口——面对这个难题,小小菌爸菌妈们可是倒下了一大片。多亏中一班的孩子们乐于互帮互助,这个难题解决了。 3.给菌孢宝宝喂水! 一拿到小喷瓶,菌爸菌妈们就忙不迭得压啊、喷啊,就怕自己的菌孢孩子没喝够水。 就这样,中一班的小不点们当上了菌爸菌妈,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菌宝宝,有了班级的“蘑菇园”。在养育小菌孢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一些小挫折,不过乐观、自信、好学的孩子们可没有放弃,发现一个困难,就打倒一个困难。为了自己的菌宝宝,这可是菌爸菌妈们必须有的担当呢! 快乐就像和煦的阳光,照耀大地。 快乐就像清香的美酒,醉人心弦。 快乐就像温柔的清风,佛人心动。 中一班的孩子们也很快乐哦,因为他们的菌菇宝宝正茁壮的成长着,他们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请随小编一起来感受感受中一班菌爸菌妈们的心情吧。 当菌菇种下以后,我们的粑粑麻麻们就有了深深的期望,有的菌爸菌妈猜测自己的菌菇能够长出来,有的菌爸菌妈猜测自己的菌菇不会长出来。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留下串串欢韵;时间从菌菇宝宝的身边走过,发生了什么呢?哇!每个人的平菇长得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仅孩子们每天在期望平菇宝贝快快长,菌爸菌妈们的粑粑麻麻也热情期待着。 但是还有一部分没有长出来的平菇,我们的菌爸和菌妈很焦急啊,原因在哪里呢? 潇潇说:“因为有的生病没来,没给蘑菇浇水,所以没长出来” 贝贝说:“因为蘑菇生气了,所以还没长出来” 雨欣说:“蘑菇生长还需要一点时间,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 后来,所有的菌宝宝都长出来了,菌爸菌妈们那个来自心底的开心真实只能写首小诗来表示为一下啦! 《蘑菇》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凉凉的 《我的蘑菇》 我的蘑菇小小的,像一朵朵水嫩的牵牛花, 我的蘑菇大大的,像一片片白嫩的饺子皮。 我的蘑菇圆圆的,像一束束娇嫩的玫瑰花, 我的蘑菇黑黑的,像一矗矗俏嫩的小山峰。 带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带着孩子们丰收的喜悦,带着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我们继续走进蘑菇的世界! 菜市场对于粑粑麻麻来说是太熟悉的地方了,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她能满足我们孩子对菌宝宝的多样做进一步了解。 虽然很多舍不得,我们还是一起煮了一锅美味的蘑菇汤!因为收获有很多感受的方式。其实,因为菌爸菌妈们都是小吃货。 这一天,孩子们似乎在吃着天底下最美味的蘑菇汤,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个小小的菌种,带动了孩子的探索,触动了孩子的情感、满足了孩子的求知。生活中有许多宝藏就静静的待在那里,等着老师和粑粑麻麻去发现、去挖掘。 三、教师的反思 1.实施方法、策略及效果反思 在本主题活动中通过启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儿歌创编等帮助幼儿实现了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四个方面的入学准备。在身心方面衔接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喜欢运动等方面内容,在生活方面衔接了营养健康、烹饪意识、自我服务等方面内容,在社会方面衔接了同伴交往、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喜欢倾听等方面内容。在学习方面主要衔接了阅读与理解,表达与创意、前书写、前阅读等内容,每一个活动都是跟随了幼儿的兴趣与发展自然渗透教育,根据幼儿兴趣与年龄特点进行设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2.幼儿表现及教学行为反思 幼儿通过种植蘑菇,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感受大自然发生的真实事情,当幼儿对未知植物探索发现时,通过家园合作查询收集照顾蘑菇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识。在《开启神秘盒》中,幼儿面对未知的蘑菇包,大胆的猜测、想象。认领蘑菇包给自己的宝宝取名字的时候,进行生活经验的迁移。采摘、义卖菌菇,幼儿积极的参与宣传海报的制作,通过宣传吸引了大量的客人,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煮蘑菇汤,幼儿参与美食的制作、烹饪,让幼儿在分享蘑菇汤中,加深与同伴间的交流,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吃蘑菇。最后通过各种创意、促进幼儿语言的欣赏与表达。 3.围绕幼小衔接延伸活动开展:教师可以进行菌菇的拓展,生活还有哪些菌类,了解其它菌菇的特征。以及开展蘑菇餐厅角色游戏、跳蚤市场等,进一步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性。 4.教师感悟 (1)陶行知曾说:“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要与生活打成一片”蘑菇是研,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教师和家长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难的的机会去充分体验用心培育的过程,相信孩子们不仅会进行大大,也能收获满满。 (2)一个小小的菌种,带动了孩子的探索,触动了孩子的情感,满足了孩子的求知,生活中有许多宝藏就静静的待在那里,等待孩子们去发现,去挖掘。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