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被切六个器官男孩妈妈发声

发布时间:2025-11-04来源:中华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2407

山东菏泽12岁的小烨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导管哭诉:“妈妈,我要回家!”两年前的一场手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时他在学校玩耍时被撞到肚子,母亲岳女士带他到成武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是“血块”,加强CT后发现胃和胰腺间有占位性病变,建议做腹腔镜探查手术。

岳女士没多想就签了字,以为只是个小检查,没想到这是噩梦的开始。手术从当天中午12点40分持续到次日凌晨2点30分,长达14小时。术中医生多次匆忙走出手术室,先是说“大出血需开腹”,让家属签字;开腹后又说发现“低度恶性肿瘤”,要切除胰腺和十二指肠,再次催签;后续又以“肠管瘀血”“需血管移植”为由,让家属先后签了4次同意书。每次不签,医生就说“不配合治疗”,慌乱中他们只能听从。

术后结果令全家崩溃:小烨的消化系统几乎被全部切除,胃剩1/3,结肠不足50厘米,从此无法正常吃喝,每天靠静脉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这两年,岳女士带着他辗转南京、杭州等地求医,得到的答复是“需要多器官移植”,但配型难度极大,即便成功,终身抗排异药物和手术费也是天文数字。

直到2024年12月,第三方司法鉴定给出结论:医院存在术式选择瑕疵、术前准备不足、风险告知不充分等过错,与损害后果构成同等因果关系。2025年9月,卫健局书面答复确认医院有三大问题:24小时内未完成病历、手术知情同意书不规范、术前会诊不规范,并已立案调查。

这场悲剧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救命切除”还是“过度治疗”。医院辩称手术是“按病情需要”,但司法鉴定直接指出,医院在腹腔镜探查的术式选择上有明显瑕疵,术前对手术难度和风险评估严重不足,连基本的应对措施都没有。更有外科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先控制出血,待病情稳定后转至上级医院制定更精准的方案,而非在县医院强行实施复杂手术。

另一个问题是4次签字的背后,是“告知”还是“胁迫”。家属始终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状态,4次签字更像是被迫“背锅”,而非真正的知情同意。这种“道德绑架式告知”,彻底透支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2025年7月,医院赔偿20万元,但对小烨的治疗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岳女士算了一笔账,仅每月营养液费用就超过1万元,后续移植费用更是高达百万。更让家属寒心的是,他们多次索要手术录像和监控,至今没有结果。卫健局的“立案调查”同样充满不确定性,从2023年10月事发到2025年5月立案,间隔近20个月,且未明确“行政处理”的具体内容和时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陈旭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