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特校教师参与省语言文字推广培训
发布时间:2025-11-03来源: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黄芹芹浏览量:3197
近日,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两名教师黄芹芹、杨文艺赴成都,参加了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的四川省2025年教师培训委托项目——语言文字推广教师素养提升培训。来自四川各个地区的100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这场充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对于黄芹芹和杨文艺两位老师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直致力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此次选派两位老师参加培训,旨在让他们学习先进的语言文字推广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特殊教育学生,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开班仪式上,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的相关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领导强调,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推广能力和素养。
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杨绍林教授带来的《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学习》精彩讲座下,接下来五天的学习正式拉开了帷幕。杨教授深入解读了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让老师们对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老师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四川大学的王皓教授以《国际中文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题,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王教授从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深入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语言文字推广教师,要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韦皓教授带来了《语言能力要素与语言能力提升工程》的讲座。王教授详细讲解了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和提升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语言能力提升技巧。下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黄尚军教授以《巴蜀石刻艺术与大国工匠精神》为题,为老师们介绍了巴蜀石刻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黄教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精彩的讲解,让老师们领略了巴蜀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四川师范大学的袁雪梅教授带来了《四川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讲座。袁教授深入分析了四川方言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四川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和措施。她强调,四川方言是四川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四川方言对于弘扬地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下午,全体教师参观了成都语言文字体验馆。体验馆内展示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文化资料和历史文物,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老师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次参观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储备,也激发了老师们对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热情。 培训进入了特殊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吴耀健老师带来了《盲文的起源与发展》的讲座。吴老师详细介绍了盲文的发明历程、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让老师们对盲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午,乐山师范学院特教学院的刘秋竹老师以《汉语拼音盲文及标点符号》为题,为教师们讲解了汉语拼音盲文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刘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老师们掌握了汉语拼音盲文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和使用技巧。成都特校的谢晓莉老师和张玲老师分别带来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省写与简写规则》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分词连写》的讲座。两位老师详细讲解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省写与简写规则和分词连写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练习,让老师们熟练掌握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训最后的成果展示环节。全体教师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针对这几天的学习收获,以展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小组通过手语表演和朗诵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推广工作的决心,展示了语言文字对于特殊教育学生的重要意义;有的小组通过歌唱与书法的形式,展示了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有的小组通过方言与普通话诵读的方式,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家精心准备的表演赢得了全场老师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 通过这次培训,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黄芹芹和杨文艺老师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推广能力和素养,还结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教师,拓展了自己的人脉资源。两位老师说:将把这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乐山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期待着学校能够继续选派老师参加类似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受益,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
| 责任编辑:李芮 |
